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紧张、烦躁、忐忑不安这样的情绪,学生阶段会有人惧怕考试,每次遇到考试就变得惶恐不安,即便他 / 她做足了准备,但仍会担心。
工作之后容易焦虑的职场人士也不在少数,面对竞争和有挑战的任务,他们总是认定自己无法胜任,出现各种担忧、紧张、坐卧不宁的情况。这些都是焦虑情绪在作祟。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焦虑障碍的发病率要远远超过抑郁症,焦虑症也是所有精神疾病中发病人数最多的,那么,为什么焦虑会如此普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出现焦虑情绪?
首先能够威胁生命的因素肯定是最直接的原因,大到一些恐怖袭击、地震或传染病、疫情等,小到个人遭遇一些危险的状况,都会让亲历者感受到焦虑。
但这些事情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并不会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就无法仅用这些因素来解释。
事实上如果你去当面访问一个焦虑症患者,他 / 她常常会讲述一个听起来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同学在背后说我坏话;领导因为我项目没做好对我有意见;明天要当着全部门同事的面汇报工作,可是工作并未达到预期;再有几天就要考驾照科目二了,但我非常担心,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考试了。
诸如此类的因素其实也有一些共性,就是过程中让人感受到了自身处境可能受到威胁或挑战。
美国心理学家舍恩提供了一种思路,他在《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一书中指出,焦虑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需要捕猎,他们常常需要直接面对猛兽的威胁,因此那些懂得焦虑、担心,或者能够及时作出“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人群才能更容易生存下来,打得过就要争取战胜对方,这样能获取一餐美食;打不过就需要立即逃离现场,避免被猛兽攻击;而那些不知道害怕的人群可能会待在原地,要么因为无法捕获猎物而饿肚子,要么成为猛兽的腹中餐。
现代人多数是那些更为“焦虑”或者懂得“害怕”的人群的后代,而没有焦虑特质的人群会因为无法生存而逐渐被历史淘汰,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焦虑可以称为“人类的生存本能”,或者焦虑是人类进化的一个筛选器,适者生存,有焦虑特质的人群更容易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这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面对威胁生命的挑战时表现出的焦虑。那么,那些感受到威胁或挑战但还不至于威胁生命的事情是如何造成焦虑的呢?
同样地,我们还是可以借用进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待焦虑,人类在面对体型较大的猛兽时,常常无法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协作,团队成员会根据个人体力、领导力、沟通力以及谋划能力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分工,可想而知,那些能力强的人更容易胜出或成为团队领导,从而拥有更大的权力;而能力平平的人就会比较惨,只能去从事一些低端的、辅助性的工作。
不仅如此,个体在团队中的名誉、声望也决定了你所处的地位,所以人们会更加重视他人的评价,如果别人认为你是个有能力的人,那你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如果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有可能被团队淘汰,这在远古时期,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你有可能因此而失去获取食物的机会。
所以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我们对消极评价和被拒绝感到害怕,才让我们有了生存繁衍的机会。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人们为了生存而去捕猎,大多数年代是和平发展为主题。但竞争和面临别人评价的环境却比比皆是,比如学校和职场就是容易出现竞争的场所,人体内遗传下来的生存本能仍然支配着我们,让我们把很多的信号判断为是“危险的”——我只要比不上别人,我就可能被淘汰;如果别人对我有负面评价,就证明我是个不合格的人。
这些感觉会直接让我们产生焦虑感。
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虽然焦虑症在所有精神疾病中占比很高,但身边大部分人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会不会还有其他因素也在起着作用?
18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升,我们发明创造了各种改变生活的新事物,比如飞机、高铁的发明极大缩短了距离对人们的限制,互联网的出现更是把整个地球连接成一个共同的网络,肚子饿了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点外卖;出门可以乘坐网约车;想要获取信息我们有非常便捷的搜索引擎;许久未见的跨国好友也能够通过视频聊天。
这些是生产力的提升对个人生活产生的好的作用,但是与此相伴随而出现的是大量信息的涌入,这对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削弱了人们延迟满足的能力,因为生活中只要出现细微的不适,人们就就更倾向于立刻、马上得到答案,以此来消除不适感。否则就会紧张、焦虑、恐惧。
我们的大脑其实表现得很保守,某种程度上它并未适应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人脑在面对海量信息而无法轻易选择哪些是自己需要的,而哪些是冗余信息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出焦虑不安的状态。
相反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某些引发恐惧和焦虑的场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比如密集恐惧,这种焦虑曾经在历史上帮助我们生存了下来,密集恐惧代表人类对成群出现的昆虫——比如马蜂、蜈蚣等有毒昆虫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我们托比危险得以存活。
但工业革命以来,化学杀虫剂的发明使得人类不必直接面对密集昆虫的攻击,因此在目前 ICD-11(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和 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并未有密集恐惧症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