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嘞,今个咱当上帝,
派蚊子去吃脂肪。
蚊子: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报告嘎达,整不了,吸不动)
为啥咧?
人的皮肤主要有三部分,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蚊子叮人主要是切开表皮层去真皮层内的毛细血管吸血。
而表皮脂肪在真皮层之下,按照蚊子现在的嘴巴长度,有点不够用。

得嘞,那给蚊子的嘴再延长一段,能够到脂肪层不就得了。
蚊子:嗡嗡嗡嗡(也不中啊,吃不动)
那就奇怪了,抽脂手术能抽为啥蚊子不能抽?
蚊子的嘴也不是凭空长出的吸管,而是基础款昆虫口器改出来的。
虫子的基础口器也不复杂。
一个上唇(Labrum),用于防止食物漏出

一对上颚(mandibles,又叫大颚),用来切割固定,
蚂蚁嘴上那俩横着长的大钳子就是。

一对下颚(maxillae,又叫小颚),在上颚后方,
附带负责嗅觉和味觉的下颚须,主要作用是辅助抱握和刮切食物。

一个下唇(labium),结构略微有点复杂,附带两根下唇须。
用于防侧漏,配合其他部分把食物吃嘴里。

最后里面是舌(hypopharynx),负责味觉感知、搅拌食物及辅助吞咽。
顶上有涎管涎窦,可以分泌唾液。

蚊子嘴也是这五个结构,
但是为了吸血,逐渐开始小夫化。

首先是俩负责切割的上颚(大颚),还保留了切割结构,
只是做了延长,顶端是锯齿,
就像一把钢锯,可以轻松在人类未发觉的情况下切开皮层。

个头小一点,负责精细切割的下颚(小颚)则改成一把剃刀探针,非常灵活,
用于辅助切割并固定口器,末端带倒钩防止打滑,负责在皮下弯曲游走探测血管。

而上唇则是魔改成了吸血管,上下颚合作凿通毛细血管后,负责插进去利用负压吨吨吨吸血。
同时其末端的化学受体比如 AaOr8、AaOr49 还能探测血管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乳酸。
那万一抽血的时候被人发现了可咋整?
所以舌的作用体现出来了,
负责分泌可以抗凝和麻醉的唾液,防止血液凝固,减少被人发现的几率。
那又有人说了,不对,蚊子的嘴看起来就一根啊。
没错,这不下唇的作用出现了嘛。
下唇分出两根,一根粗,一根细,
魔改成了可以存放其他工具的软质匣子,
平时把其他结构放在里面,
用的时候打开往哪一撑,上等的导管支架,还能防打结。

所以蚊子叮起人来并不像咱印象里那样直接打针。
更像是盗贼开锁,先切开表皮,探针找点,
注入麻醉凝血,开始偷血,吨吨吨吨吨。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蚊子的作案工具非常精密,但是抽脂还是有点不够看。
脂肪细胞看着白白胖胖里面塞满甘油三酯,实际个头通常只有 20~120 微米之间。
胖子可能存的更多一点,也就 200 微米左右。

蚊子这套作案工具还是太粗了。
就算可以精准刺穿脂肪细胞,由于脂肪细胞实在太小,一个一个抽的效率还是太低了。
更蛋疼的是就算蚊子吸管被延长,可以精准切开脂肪细胞,还是吃不到脂肪。
我们都知道,吸管越长,吸起水来就越费劲。
这是由于吸管越长,液体上升时的重力阻力越大。所以需要提供更大的负压才能将液体吸出来。
本来蚊子吸血还能靠血压帮忙多少泵上一部分,
现在好了,既没血压帮忙,抽取的还得花更大的劲,甘油三酯还比较黏糊,一个个抽不光效率低,工作量还贼大。
蚊子直接表示这活接不了,打死我得了。

其实还有一点没说,
脂肪的主力军是位于浅层脂肪下的深层脂肪,想靠刺吸式口器吸取,那口器长度最少得几公分。
那这蚊子想嘴长吸的动,起码得长拳头大,想减少对人的伤害嘴就得缩到几十微米细,
想有效率那还得有十根嘴同时作业。
这那是蚊子,克苏鲁见了都高呼离谱。
所以依靠刺吸式口器吸脂肪这事就不靠谱。

那应该怎么改呢?
首先想处理深层脂肪,表面抽吸太困难,离着太远。
但是在整个虫变成口器钻进去凑近吸就没问题了。
所以要有流线型身材,而且具有耐低氧能力。
其次,口器不能太尖锐,不然容易伤害人体细胞,引发各种疾病,
而轻柔的刮开脂肪细胞表面,吸食流出的液体半流体物质不光温柔很多,还更有效率。
最好还会分泌抗炎剂减少组织感染。
这不巧了嘛,昆虫里还真有这种专业的口器,被称为刮吸式口器。
是双翅目蝇族幼虫专属,和蚊子还算同一目的。
更巧的是这一族还真有几种昆虫进化出了这个技能。
比如:人皮蝇(Dermatobia hominis)嗜人瘤蝇(Cordylobia anthropophaga)新世界螺旋蝇(Cochliomyia hominivorax)等。
所以,吸脂蚊减肥的最终解决方案出来了。
送去喂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