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只是下了个锅,
养殖大哥可是结结实实挨了一脚哎。
其实这事真不赖鸵鸟。
鸵鸟是一种性格十分温顺的鸟类,
喜欢群居,所以可以同栏大量养。

雄性鸵鸟体羽是纯黑色,翅膀尖(翼羽)是白色,到繁殖期的时候,胫、脚、脸会呈鲜红色。
而雌性则是一身灰毛,个头也比雄性小一点。
当事鸟很明显一只雄性鸵鸟,公的。

鸵鸟喜欢群居,吃喝玩乐睡大觉都喜欢聚在一起。
一旦离群就可能因恋群而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情况在雏鸟身上表现异常明显。
所以一般都是同栏群养。
当然,大集体里还会有点小隐私。公鸵鸟性成熟后,会领着自己中意的 3-5 只小女友离开群体自立门户,繁殖期后可能还会回来。
由此这个阶段的公鸵鸟有了领地意识,会威胁攻击进入领地的外来生物。
现在是 7 月左右,算算也确实到鸵鸟的繁育期了。[1]
由于鸵鸟本身性格温顺,即使是繁育期,攻击行为也有很明显的预兆,并不会无缘无故踹人。
当有外乡鸟或者外乡人进入它的领地时,鸵鸟会朝人走来,同时张着大嘴发出粗大的“哈 - 哈~”、或“嗡 - 嗡 -”的叫声,用来警告入侵者,

如果入侵者还不退走,就可能顺势发起攻击,一般是四招:喙啄,脚踩,腿踹,翅扑。
典型的姿态就是举起双翅,翘起尾巴,不是发情,是要踹人。

碰到不讲武德的直接跳起一个飞踹,
你想想,那可是 200-300 斤高 2 米五的大块头,别说普通人,泰森来了都得求着躺地上的人别死。
所以在这个阶段饲主进入场地一般会要求带一把鸟钩或者 Y 型叉。
当鸵鸟进攻时可用叉子顶住鸟脖梗子,防止鸵鸟冲撞伤人。
一般收取鸵鸟蛋也要求俩人配合,一人去把公鸵鸟引走,一人取蛋。
或者干脆直接把公鸵鸟丢到其他栏饲养,
那如果真碰到鸵鸟攻击,应该咋办呢?
首先切记不要逃跑,否则会更加危险。
一般只需要面对鸟站立不动,相持片刻鸵鸟看到你没伤害它的动作,就自行撤退了。
万一鸵鸟发起了攻击,应迅速侧身闪开,然后顺势搂住鸵鸟脖梗子,人紧贴鸵鸟胸部那一侧,跟着鸟走,然后喊人救助。[2]
有条件的话使用衣服等遮住鸵鸟眼睛,也是有效的方法。
一般来说,公鸟的攻击行为比母鸟强,主要发生在生人接近栏舍、维护领地、争偶交尾和保护鸟蛋及护雏情况下。
所以甭管是去动物园还是养殖场,陌生人就别去玩鸵鸟了,容易被鸟揍。
鸵鸟这种动物好玩的地方有很多,
比如吃饱喝足之后喜欢遛弯,无论公母,驱赶小跑的时候双脚足印都会落到一个直线上,如果不是,八成是有点毛病。
这是选择种鸟的标准之一,得会猫步,俗称猫走直线。
更有意思的是鸵鸟不像其他鸡,多数鸟不会尿尿,排泄时屎尿同出。
而鸵鸟却会屎尿分流,排泄的时候会先排出浅黄褐色浑浊尿液,接着排便。
不光可以尿尿,还有唧唧。成年鸵鸟阴茎长 15-25cm,呈现肉色三棱状。
排泄时泄殖腔外翻,同时阴茎露出并向左侧旋转歪斜。这个特征是幼鸟辨别性别的唯一办法。
更更好玩的是鸵鸟的好奇心非常重,
不分年龄段都有啄食癖好,鸵鸟几乎会啄食任何自己能够到的东西。
特别是对于闪闪发亮的东西特别感兴趣,
所以去参观鸵鸟女同志最好把头发扎起来,不要带闪闪发亮的头饰,不然会受鸵鸟喜爱,然后薅秃。
更更更好玩的是虽然鸵鸟好奇心重,智商堪忧。
比如在静卧状态下,只要有一只鸵鸟起立,其他鸵鸟也会跟着起立。
遛弯中只要有一只鸵鸟奔跑,其他鸟也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奔跑。
以至于鸵鸟饲养场建立的时候会强调一个奇葩的要求,鸟场各种设备不允许留有缝隙和小孔。
原因就是鸵鸟这神经质喜欢把头钻进窟窿和缝隙。
偏偏这玩意没脑子,要拔出脑袋的时候不会顺势退出来,感觉卡住后直接玩命拽脖子。
这就很容易导致头颅和第一颈椎脱臼,甚至直接把脑袋拽下来。
合着智力全加腿上了。是一点没给脑袋留啊。

所以养殖户挨踹单纯是由于没有了解鸵鸟的习性。
奉劝养殖户们耗子尾汁。
认真学习科学养殖知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不当殖盲。
don't zhi NO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