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古至今有哪些文学大家以描绘美食著称?有哪些代表作品?

我国从古至今有哪些文学大家以描绘美食著称?有哪些代表作品?

曲水流觞,爱好古典小说及历史。古建筑,旅行。

文人中喜欢美食的不少,但我看过的书中,有这样几个人是真正把美食刻在骨子里的:

杜甫,苏轼,林洪,李渔,朱彝尊,袁枚,汪曾祺


专门教如何做美食的文人:林洪,李渔,袁枚,朱彝尊。

个人非常喜欢林洪和李渔写的书。

林洪写了一本《山家清供》

里面记录了一百多种宋代的食物。涉及菜,羹,汤,饭,饼,面,粥,糕等等。以素食居多。

里面不仅教如何做,而且典故非常多,引用的诗文多,很有意思,食材也常见。有种来自山间的高雅与淡然。食品的名字也美不胜收。青精饭,碧涧羹等等。

芹,楚葵也,又名“水英”。
有二种:荻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俱可食。二月、三月作羹时采之,洗净,入汤焯过,取出,以苦酒研芥子,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可作菹。
惟瀹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犹碧涧然,故杜甫有“青芹碧涧羹”之句。
或曰:芹,微草也,杜甫何取焉而诵咏之不暇?不思野人持此,犹欲以献于君者乎

是人文与美食的最佳结合。

李渔的《闲情偶记》中专门有饮馔部:

从蔬菜,谷类,肉类三部分来写。

不仅是教做菜,重要的表达李渔人生的饮食观,节俭而接近自然,这是他的食之道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

中间插播一个文震亨

他虽不以美食而闻名,但在他的《长物志》中,也有蔬果一卷。

文震亨推崇的饮食,主打两个字:清雅。

有以下特点,色泽清丽,香气清和,味道清甘,可供长日清谈,器皿要古雅清洁

有喜欢蔬果的,可以看看《长物志》

比如他写樱桃,先追溯了樱桃的名称,再提到如何摆盘漂亮,并提到樱桃干夹置玫瑰花瓣的吃法

樱桃古名“楔桃”,一名“朱桃”,一名“英桃”,又为鸟所含,故《礼》称“含桃”。盛以白盘,色味俱绝。南都曲中有英桃脯,中置玫瑰瓣一味,亦甚佳,价甚贵。

至于《随园食单》,是饮食专著了。爱做饭的多看看。

清代著名词人、学者朱彝尊,在诸多学科领域都有极高造诣。他编撰的《食宪鸿秘》也极受追捧。书中记载菜肴、面点、佐料配制三百六十余道,以江浙风味菜肴为主

比较喜欢他的食宪总论,取其中一段:

蔬菜鱼肉但取目前常物,务鲜、务洁、务熟、务烹饪合宜。不事珍奇,而自有真味;不穷炙煿,而足益精神。省珍奇烹炙之赀,而洁治水米及常蔬,调节颐养,以和于身地,神仙不当如是耶?

论水,写的极好,很科学。

水属阴,故滋阳;谷属阳,故滋阴。以后天滋先天,可不务精洁乎?故凡污水、浊水、池塘死水、雷霆霹雳时所下雨水、冰雪水、雪水亦有用处,但要相制耳。俱能伤人,不可饮。

乐于在诗中,文中描绘美食的文人:

杜甫,苏轼,以及汪曾祺。

这几位是热爱生活的,所以无意或有意间,把对美食的爱都零零星星写在了文中,让看过的人一并喜欢。

先说杜甫

虽然诗圣 40 岁以后,颇为穷困,但他确实热爱生活,也热爱美食。

当年读他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瞬间,那种饮食的美出现了。

李白诗中的美食有种华丽感,而杜甫诗中的则贴地气多了。

他夸青精饭:岂无青精饭,令我颜色好

他写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中,更是记录了很多美食。

比如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苏轼,这位真的不用多说了。

当官的路上颠沛流离,但始终乐观。

诗文之中,美食频现。

比如豆粥,这种非常简单的食物,他也写了一首诗,赞美豆粥的软酥,而且一听到粥熟了,蓬头垢面就去了。

岂如江头千顷雪,茅檐出没晨烟孤。
地碓舂糠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老我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杖君家去。

最后说说汪曾祺。

梁实秋,蔡澜,汪曾祺都爱吃,也都爱写,但把美食写的这么朴素,这么清新,这么令人感动的,只有汪曾祺。

爱吃以及对生活热爱,对美捕捉的基因流淌在他的骨子里。

他的文中,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相关的美食,这就是汪曾祺。

他的文章《写字》,是这样比喻二王和宋代书法的,让人看了又馋又想乐:

二王书如清炖鸡汤,宋人书如棒棒鸡。清炖鸡汤是真味,但是吃惯了麻辣的川味,便觉得什么菜都不过瘾。

他写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

他有本集子,就叫《人间食事》,写尽那些记忆中的美食,那些年,他走过的那些地方,吃到的那些食物。写瓜果鲜蔬,也写豆腐,也写肉,写贴秋膘,写干丝,写鳜鱼,烙饼等等。

写美食,更多的是美食中那些感人的故事

讲一个故事,吃一口饭,苦辣酸甜咸,尽在其中,饭也是人生,如陈晓卿所言,吃着吃着就老了……

《熟藕》的开头,超级家常。

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卖一种酒,叫佛手酒。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
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石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汪曾祺的写法就是这么家常,家常到让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画面。玻璃缸里的佛手酒,包在荷叶中的麒麟菜,小孩子一边走一边吃,这就是生活。

汪曾祺爱美食,而这与他的家庭影响是分不开的。汪曾祺的祖母以及他的父亲都做得一手好饭。

汪曾祺的《人间世相》第一部分就是写的家庭

祖母勤劳,她做的腌菜,风干鸡,圆子,都让汪曾祺难忘。

腌“辣菜”,小白菜晾去水分,入芥末同腌,过年时开坛,色如淡金,辣味冲鼻,极香美。
风鸡,大公鸡不去毛,揉入粗盐,外包荷叶,悬之于通风处,约二十日即得,久则愈佳
大年初一,祖母头一个起来,包“大圆子”,即汤团。我们家的大圆子特别“油”。圆子馅前十天就以洗沙猪油拌好,每天放在饭锅头蒸一次,油都“吃”进洗沙里去了,煮出,咬破,满嘴油。这样的圆子我最多能吃四个。

而他父亲更是个十项全能的人:

会武术,会医术,会乐器,会绘画,会做诗,会做各种东西:灯笼,风筝而且会做饭年轻时是运动员,在足球校队踢后卫。还是撑杆跳选手,曾在江苏全省运动会上拿过第一。

简直是黄药师一样的绝顶聪明人,还爱做公益,偏又脾气随和……

(我觉得能成为这样的人多好,少活三十年都值得了)

汪曾祺这样写他的父亲:

我在昆明时,他还在信封里用玻璃纸包了一小包“虾松”寄给我过。
我父亲很会做菜,而且能别出心裁。
的祖父春天忽然想吃螃蟹。这时候哪里去找螃蟹?父亲就用瓜鱼(即水仙鱼)给他伪造了一盘螃蟹,据说吃起来跟真螃蟹一样“虾松”是河虾剁成米大小粒,掺以小酱瓜丁,入温油炸透。我也吃过别人做的“虾松”,都比不上我父亲的手艺。

@知乎人文@知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