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对蟑螂如此厌恶但其他大型昆虫就不会?

为什么人会对蟑螂如此厌恶但其他大型昆虫就不会?

剁椒鹿,全网同名,有公号更新精选内容(私信都会看)

其他昆虫(比如蛾子)进你家感觉就像:

私密马赛,这是你家吗?

光线,是光线引导我到这个没有植物、没有花朵的陌生环境里来的!我也很害怕,嘤嘤嘤,那个所以能稍微开个门让我出去吗?

啊,十万伏特的电蚊拍不要啊~

蟑螂进门就像:

谁啊你,你说这是你家?

我看这里粮草丰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星罗棋布的宜居之地更似造物主精心布置的驿站,静候着开拓者的足迹。

明明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给我们蟑螂一族准备的应许之地,怎么就成了你们人类的私家花园了?啊?

什么你要赶我走?好吧,好汉不吃眼前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实际上是住下来了。)

诶,我觉得你这个人就特较真,好好说话,不要用电蝇拍嘛,我走,我真走还不行嘛

(假装逃走,实际上是飞到脸上来了)

(这里没有蟑螂拟人)


这里可以看出蟑螂和其他一些大型昆虫的区别,实际上除了那些常见的害虫外,绝大多数昆虫进入室内都是不小心,别怕它们,其实它们更害怕。

至于为什么误入室内,就跟昆虫的趋光性有很大关系了。

其实很多人误解了趋光性,以为趋光性就是一直向着太阳飞,难不成昆虫想去太阳上把自己烧死?

其实是昆虫它们习惯于将光源与飞行路径保持恒定角度。通常,太阳(或夜间物种的月亮)是唯一的光源,以这种方式飞行很巧的飞出来刚好几乎是一条直线。

但是人造光源离得太近,虽然它们夹角恒定,但是会导致越飞越近造成飞蛾扑火的现象。

因此,大多数昆虫真的是在晚上不小心来家里的,比如螽斯、螳螂等,它们要么是植食性的,要么就是抓活的虫子或者软体动物吃,进家里根本没啥吃的。而且误闯后,到处找出口出去可能已经精力耗尽了,所以基本也不太会乱来。

而有些蛾子,比如蚕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这些类群的成虫口器几乎完全退化或仅残留痕迹,无法进食。

它们羽化后的主要目的就是交配,来到个连房子主人都没有对象的空屋子,它们也很绝望啊,它们也想赶紧出去找对象完成它们羽化后短短几天的一生。

大蚕蛾科的长尾大蚕蛾,羽化后口器退化,美丽但是脆弱

大多数误入的昆虫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会饿死。

反观蟑螂就完全不一样了。

蟑螂完全担当得起“好人活不久,祸害千年在”的“美名”。

蟑螂的寿命在昆虫里面算十分长久的了,最长的蟑螂甚至能活十年,跟野生老虎齐寿,实在让人摸不透造物主的脑洞(bushi)。

而且家养的德国小蠊(你们说的北方小蟑螂,其实北方很多蟑螂并不小,只是家里的比较小)

算是蜚蠊科寿命比较短的,就这么个短命的蟑螂在实验室环境也能活 200 天……

在家养的环境可以活三个多月。

如果食物非常匮乏,它们也能抗饿足足抗上一个月左右……

至于南方大蟑螂(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则能活上一年左右,加上繁殖能力强,所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另外,家里的蟑螂是杂食性昆虫,经常会出现在下水道,床底等藏污纳垢之处,吃的也是餐厨垃圾比较恶心,所以感官自然非常不好。

赶也赶不走,因为它们就是来你家吃东西的,住的地方也多,随便找个地方就藏起来了。

因此让人非常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