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音乐的魅力在哪里?

摇滚音乐的魅力在哪里?

梁源,要跟我抬杠请您三思

很久没花心思好好回答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很不错,可以展开说一下。

你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这种代表性不仅在于摇滚乐的魅力在哪里。而在于任何一种音乐的魅力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去欣赏一种自己不熟悉的音乐。

首先有一点要和你确认,你的朋友给你推荐的,都是非常精彩的,艺术成就非常高的作品。但其实我不知道你所说的《The Gig in Sky》是不是 Pink Floyd 在《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里面 A 面的最后一首《The Great Gig in the Sky》。我觉得八成应该是这首歌,因为你觉得和图瓦音乐人 Sainkho Namtchylak 的《Lost Rivers》比较像,大概是因为都有大量女声的原因。

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2011 - Remaster)Lost Rivers

我就不找你确认这个问题了,按照我的经验判断,我应该没有什么偏差。我们就从这几首音乐和你本身听音乐的状态来谈谈你为什么欣赏不了摇滚乐。

正好你贴了三首歌,提了五个问题,我就从你朋友推荐你的这些歌儿的角度去谈谈摇滚乐,不超纲跟你讲别的。

(一)从 Pink Floyd 谈起:什么是经典?我要不要理解经典?

我在给别人讲音乐的时候,谈起 Pink Floyd 的时候,经常会说一个我和 Pink Floyd 之间真实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视频里面讲过,这个视频是关于我对音乐的一些看法。以及我的工作,一方面也从侧面可以给大家证实一下,我确实是一个比较懂音乐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知乎书法话题优秀回答者。不愿意看视频的人,我可以把这个故事重新在这里说一下。

这是关于我如何听 Pink Floyd 听哭了的故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7317566605209600

当有人问及我对音乐的感情的时候,我一般会给他讲我第一次为音乐流眼泪的故事。

1999 年,我上初中二年级,开始喜欢上听欧美的流行音乐。和那会儿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开始接触 Back Street Boys,U2,这些当年在格莱美就比较流行的歌手。也慢慢的开始接触了 The Beatles 这样的经典摇滚乐。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获取音乐资讯的手段也是比较单一的,因为没有互联网这么方便的工具,可以让我们随便一下子听很多歌,或者看很多评论。即使你喜欢音乐,你也只能跟着主流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去听。

况且那个时代听歌不是一件特别容易得事情,主要的方式还是靠买磁带和 CD。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想听歌你是需要花钱的。

相比那个时代的消费,音乐其实一定程度上算是奢侈品。我 99 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初二的孩子,每个月纯粹用来零花的钱是二十块钱。一般这些钱是我用来买《大众软件》杂志的,而那个时候每张盗版 CD 的价格也是每张二十块钱。那会儿有时候在学校吃中午饭,所以我买盘的方式基本上是有几顿午饭糊弄一下,少吃一点,一个月就可以买一张 CD 听。那会儿每首歌都能听好多遍,顺序都能背下来。而那会儿买 CD 的依据,就是听多识广唱片店老板的推荐。

直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个下午的所有细节。那天放学特别早,我没回家,骑着自行车,去了唱片店,问老板有什么新货,老板说,到了一个 Pink Floyd 的一个双张《The Wall》特别牛逼,说这张唱片玩儿的特别带劲,属于必须听的那种。一下子就给我心说痒痒了,但问题是双张唱片要四十块,这四十块钱对我当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可是又实在特别想听,于是就做了个计划,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省出四十块钱。

如果说一个月简单地饿几顿肚子剩下二十块钱还算容易的话,那四十块钱就不是简单地饿几顿了。那就是需要连续很长时间的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或者不吃饭,这对于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还是很痛苦的,所以那会儿我经常早饭和晚饭吃的特别多。但是饿起来还是很难受,在那个状态下,自己都能感觉到,那个春天过得特别的慢,特别煎熬,总是上着上着课肚子就咕咕叫。

总之,大概也是攒了一个月的钱吧,自己拿了四十块钱去买到了这张《The Wall》,兴高采烈地拿回家,听了一遍,有些奇怪,听了两遍,一下子就哭了。

因为这张专辑实在太难听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是很难再那个年纪直接去理解迷幻摇滚和前卫摇滚所表达的思想和音乐语言的。但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青春期对饥饿的感受是非常直接的。听着那么难听的音乐想想为了这两张盘当时受的苦,那种委屈的眼泪是根本控制不住的。

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为音乐流眼泪。

作为一个在今天以听音乐为职业的人来说,已经整整 20 年过去了,我丝毫不回避,我在第一次听 Pink Floyd 的时候,是根本听不懂的。如果说你只是听不出《The Great Gig in the Sky》和《Lost Rivers》感到疑惑的话,我那会儿无疑是愤怒的。

我在很长时间里面都是怀疑 Pink Floyd 的,这种质疑持续了五到六年,我现在已经扔了很多我的盗版 CD,唯独那张被音像店老板推荐的《The Wall》我还留着。除了这是第一次为音乐流眼泪以外,这张唱片对我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因为 Pink Floyd,我树立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质疑经典”。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我们的起点差不多,在一开始接触摇滚乐的时候,都对经典带着很大的怀疑态度。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学会怀疑,是你走进音乐大门的重要一步。虽然 @郭佳 老师说你有权狭隘,但是我仍然认为你起码是真诚的。

不同的是我们在质疑之后的道路。

你的道路我在你的字里行间里已经感受到了,我在此不展开评论了。我只说说我的道路,把我和 Pink Floyd 的故事讲完。

在十四五岁被 Pink Floyd 中伤了之后,我思考的最多的问题并不是 Pink Floyd 到底是不是应该成为经典,而是如何避免自己不再出现因为老板推荐我接受不了的音乐而饿肚子的情况。因为比起音乐,在青春期的饥饿感要现实主义的多。如果我必须饿着肚子听音乐的话,那么这音乐必须得是对得起我的饥饿的。

毕竟那是 20 年前,互联网并未普及,Wiki 也没有被发明出来。更关键的是,作为一个零花钱有限的初中生,我还穷。

我在当时做了个计划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计划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再买一张 Pink Floyd 的唱片,让老板推荐,买一张单张的。并且不把它放在我急切的采购列表里,这样我既不会有很大的经济压力,也不会有很高的期待。第二部分是问老板有什么和 Pink Floyd 特别不一样欧美摇滚乐唱片,让老板推荐我一下。

我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我需要印证一下,我不喜欢不能接受老板嘴里经典的 Pink Floyd 是一个偶然还是一个必然,也许 Pink Floyd 就是特别经典,只是这张《The Wall》不和我的胃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绝对是我误会了 Pink Floyd 了。当然,不把它放在急切的采购列表里也很重要,万一这张唱片买来了还是不喜欢听,那我真的再买到喜欢听的唱片,已经是一个半月以后了。

第二个原因是我意识到,可能我确实无法接受 Pink Floyd 的风格。而在当时,我已经了解过 The Beatles 与 U2 之后,我又急于想知道摇滚乐还有什么风格。如果 Pink Floyd 也叫摇滚乐的话,那么是不是还有风格完全不同的,至少是完全不同于 Pink Floyd,The Beatles,与 U2 的风格可以让我听。

在后面的一段时间,经过老板的推荐,我买了两张唱片。

一张是 Blur 的精选《The Best Of Blur》

The Best Of Blur

另外一张是 Pink Floyd 的经典,也就是包含了你听到的这首《The Great Gig In The Sky》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2011 - Remaster)

通过第二张唱片,时年十四岁的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再 TM 不买 Pink Floyd 了,再买自己就是大傻逼。

回头说第一张,Blur 的这张唱片,我非常喜欢,当时我最喜欢的几首歌是。

Girls & BoysCoffee & TV

当然这张唱片里面很多歌儿都是 Blur 的经典,我觉得非常值得一听。只说十四岁的我当时对这段经历的总结。我觉得我可能还是更喜欢一些离我们相对近一些的,80,90 年代的乐队。在音乐形式上,更容易接受一些节奏轻快的而并非“苦闷”(后来才知道那叫迷幻)的音乐。有了这样在口味上的了解,后面我在和老板聊起我想听的音乐的时候交流起来就很顺了。自 Blur 之后,我开始接触了 Nirvana,了解了 Grunge,自此又了解了 Blink 182,听了几天朋克。当然,在朋克这件事儿上,我也上过和 Pink Floyd 一样的当,就是买了 Sex Pistols 的这张。

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 The *** Pistols

所以,那段时间,我尽量不去接触相对根源的音乐。即使身边的人都跟我说它好,我也尽量不听,因为我知道这个东西可能不适合我。但是我其实内心一直对这些对我推荐的哥哥们是有尊重的,因为我觉得可能只是因为我没长大,好多事儿理解不了,所以才不喜欢。

因为我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所以也因此开始喜欢上了 Bee Gees,后来才逐渐知道,Bee Gees 是一个横跨 Disco 和摇滚中间的一个乐队。于是从这里开始,我开始展开了解 80 年代的舞曲和摇滚乐,逐渐了知道了诸如 New Order,Joy Divison 这样的乐队。

Unknown Pleasures

我听摇滚的道路自此打开,把当时的经验总结一下——尽量避免去听 70 年代早期的乐队,尽量去找一些节奏快一点的,能跟着蹦或者是动起来的有能量的音乐。至于 Pink Floyd 是什么,去他妈的,以后再说吧。

关于我与 Pink Floyd 的故事,讲到这里,回归我们这段的开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经典的问题。我给你提几个非常具体的建议:

1:不要在乎自己是不是能喜欢经典,你不喜欢是非常正常的。

2:没必要因为质疑经典而否定一种风格,经典面貌有很多种,如果你非常不喜欢一种,那么可以试试看和他非常不一样的另一种。

3: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对音乐做非常绝对的价值判断。

第一点和第二点我们说的很清楚了,就说说我说的“不要做绝对的价值判断”这件事,这其实是你的,也是很多听音乐的人的问题。

我经常会说别人听的太少,没见过什么世面,很多人都会觉得我讨厌。因为这么说话确实挺讨厌的,但是在这儿,我要具体讲讲,为什么我会别人没见过世面,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很多人,根本没能力给音乐做价值判断。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看到的关于各种各样艺术的讨论是充斥了价值判断的。XX 行,XX 不行。XX 专业,XX 业余。价值判断的好处是你可以迅速的获得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可以让你做出决定,去听,还是不听某样东西。但是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以你的见识和能力,是否能够做出一个相对可观的价值判断呢?

就比如,如果我到 20 年后的今天,一直坚信并且怨恨 Pink Floyd 让我在 14 岁的时候饿过肚子而觉得他们傻逼,那我应该没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跟你说《The Great Gig in the Sky》是经典了。

实际上,我真正开始仔细听 Pink Floyd,是最近五年的事情。在这之前,我已经听过诸如 Yes,King Crimson 等一系列当时的前卫摇滚乐队。Pink Floyd 的音乐语言实际上对我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这就意味着,我认为一首歌(也许这个概念不严谨)里面有大段的器乐演奏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我也会开始欣赏那个时期摇滚乐的即兴段落。当我已经完全熟悉了 70 年代的那一套以后,重听 Pink Floyd,我自然会变得没有成见了,他们的音乐做的非常精彩。诸如《Wish You Were Here》,《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这样的歌儿,我自己也非常喜欢。

Wish You Were Here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

但是对于 Pink Floyd,我心中的总有一些问题隐隐无法解开,就是涉及到这支乐队为什么伟大。在转录 Pink Floyd 的黑胶的过程中,手下的编辑问我,Pink Floyd 的专辑《Wish You Were Here》和《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应该怎么把歌与歌之间切开。

我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这些歌儿是无法切开的。

在 Pink Floyd 的时代,黑胶唱片是主要的载体。在 Pink Floyd 的音乐中,他们打破了传统的音乐一首歌和一首歌之间的间距。把所有的歌儿连在了一起。这些歌儿虽然各自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在音乐上,确实连续的。

换句话说,无论是《Wish You Were Here》还是《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他们每一张其实只有两首“歌”,A 面和 B 面。这也就是我上面为什么在括号里面说“一首歌”这个概念其实不太严谨。

于是我因此开始重新审视 Pink Floyd 的音乐。想仔细听听这种连续到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这已经是 2018 年的事情了。

专辑《Wish You Were Here》是 Pink Floyd 最重要的专辑之一。这张唱片里面有着他们最著名的同名单曲。我对他们的重新审视,就从这张唱片的 B 面开始。

Wish You Were Here

在真的仔细听这张唱片之前,我已经完全了解了这张唱片最著名的歌曲《Wish You Were Here》背后的故事。犹如歌名“希望你在这儿”所言,是写给他们乐队已经离队七年的原领袖 Syd Barrett 的一首歌。因为药物滥用导致的精神问题,乐队的成员们不得不让才华横溢的 Syd Barrett 离队才得以乐队的平稳运行。

但乐队的成员丝毫不否认 Syd Barret 的才华以及他给乐队的带来的影响。在他们的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在这张唱片里,他们把其中的两首歌献给了 Syd Barret,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这首《Wish You Were Here》。

歌词十分感人,我把网易的翻译直接贴过来了。

So
那么
So you think you can tell
那么你觉得你可以
Heaven from Hell
在地狱中看见天堂
Blue skies from pain
在痛苦中看见蓝天
Can you tell a green field
你觉得你可以
From a cold steel rail?
看见冰冷的铁轨中的绿野
A smile from a veil?
看见面纱后的微笑吗
Do you think you can tell?
你觉得你可以吗
And did they get you to trade
他们是不是想把你
Your heroes for ghosts?
心中的英雄变成幽魂
Hot ashes for trees?
把森林变为灰烬
Hot air for a cool breeze?
把清冷的风变为热浪
Cold comfort for change?
用一个冰冷的舒适来阻止你的自我蜕变
And did you exchange
而你又是否愿意
A walk on part in the war
成为战争中的无名之人
For a lead role in a cage?
抛弃笼子里的荣华富贵
How I wish
我多么希望
How I wish you were here
多么希望你在这里
We're just two lost souls swimming in a fish bowl
我们只是在鱼缸里失魂落魄
Year after year
年复一年
Running over the same old ground
在不变的古老的土地上奔跑
What have we found?
我们找寻到了什么
The same old fears
只有不变的古老的恐惧
Wish you were here
你在就好了

这首真挚的歌曲,已经是摇滚史的一段佳话。记得当时 Roger Waters 看到 7 年不见的 Syd Barret 已经因为药物滥用脱了像。乐队的人没有一个人把他认出来,当时就泣不成声。在这首歌里,他把这种无奈与真挚的感情很好地演绎出来,这已经无需多说了。

这是一次令我受益终身的聆听,我尽量把它描述的详细些。

这张唱片的 B 面的第一首歌是《Have a Cigar》,第二首歌是《Wish You Were Here》,如果大家想重复我的聆听历程,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把这两首歌再听一遍。(也就是把这张唱片《Have a Cigar》开始顺序播放)在《Have a Cigar》的尾部,有大段的吉他 Solo,突然,在一声类似于卷带的声音经过之后,吉他的声音变得特别的小,并且只停留在右声道。开始有收音机的从右声道传出,然后就是属于《Wish You Were Here》的经典 Riff,但是从卷带开始,这些声音全部都集中在右声道。左声道基本属于一个没有声音的状态。

直到左声道有一声擤鼻涕的声音,吉他弹起,和右声道的那个经典的 Riff 呼应起来,人声从左声道响起。

然后就是主唱 Roger Waters 的第一句“So,So you think you can tell……”唱起,整首歌的音量回到一个常规的音量。(被纠正是 David Gilmour 唱的,我就不改原文了。)

在那个时刻,我毫不夸张,我在听音室的沙发上一身冷汗,犹如在二十年后被 Roger Waters 又抽了一个大嘴巴。那一刻,我只想给 Pink Floyd 跪下。

原来,那个右声道里面的声音很小的吉他声音,是提前录好,然后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放出来的。这首歌最动人的 Riff 来源于“遥远的电波中”,而 Roger Waters 用他的吉他,只是在附和电波中的 Riff,然后唱起这首著名的歌。

他把最好听的 Riff 留给了“收音机”里的“Syd Barret”,和他“隔空”合作了他们最著名的一首歌。我想,没有什么比这么做更真诚的能够表达“希望你在这儿”了吧。

这种构思,太令人赞叹了。尤其是不要忘了,彼时是 1975 年。

那天,赞叹之余,我陷入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之前我也听过很多遍这张唱片,这样重要的细节,我为什么从来没有发现过。于是,我仔细对比了我手头的 CD 唱片和网上的流媒体文件,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对于歌曲数字化时的 Master 上。

在后来的数字化版本中,比起初始的黑胶版本《Have a Cigar》后面的卷带的声音没有被降低的特别夸张。在 CD 唱片中(你们在网上听到的这个版本就是 CD 的做法),虽然在这首歌的尾部消解了音量,但是并没有把这个音量消解到几乎听不见。所以在《Wish You Were Here》响起的时候,人很难意识到那个著名的 Riff 是从收音机里面传出来的。

这种处理是因为在 Pink Floyd 之后,唱片界经历了著名的“响度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像 Pink Floyd 这种大动态处理的段落,因为怕在电平低的位置不容易让大家听见,而调整了电平,让这段声音更响。这种响,让大家能听到音乐细部的同时,实际上也破坏了艺术家本来的意图,因为毕竟,数字化的审美实际上和音乐家们本身的初衷是无关的。

于是我在此重新开始重视原始载体的重要性。并且逐渐发现这种重要不仅仅是技术上和心理上的,更多是艺术上的选择。到了这步,Pink Floyd 算是踏踏实实的而给我上了一课。

黑胶唱片的音质和 CD 的音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很遗憾,到今天,这个问题下的很多回答,在提及黑胶唱片和 CD 唱片的时候,还在大谈特谈技术和指标。因为也许在他们的耳朵里,一首歌的十几个 DB 的处理可能比起信噪比来说次要的多。但是对音乐来说,那才是真正的灵魂。

在我从事音乐行业十三年之后,重新开始审视自己对于 Pink Floyd 所下的价值判断,我仍然不寒而栗。即使我已经听过了上万张唱片,很了解一个时期的摇滚乐的历史,并且可以娓娓道来到强过身边的 99%的人,我却发现我好像没有真正听到音乐的精髓。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震颤。

所以,从发现这个问题的那一刻起到今天,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锁在一个有 70 年代 Altec 号角的听音室里面,重听所有我们用黑胶转录过的经典,去感受,记录那些我忽略的细节,验证我在音乐上的各种怀疑。

这三年,说来也许荒唐,最张扬的摇滚乐,却让我踏踏实实感受了一下,什么叫做对音乐的谦卑之心。

当然,话说到这儿,可能与你是否能接受《The Great Gig in the Sky》没关系了。只是想很实际的告诉你,和《Wish You Were Here》一样,《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也是一张无法被割裂欣赏的专辑,如果你希望感受《The Great Gig in the Sky》这首歌的情绪,那么起码你要从第一首歌《Speak To Me》开始听,当然,最好听完整张。因为从头到尾,这张唱片在声音上是有连接的,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我在此就不赘述了。

(二)The Doors 为什么七分钟的歌只唱了两分钟?

在我们讨论完 Pink Floyd 之后,如果你稍微花心思听听,你就很容易发现,那个时代的很多音乐里面有大段的器乐演奏。人声很有可能沦为配角,一首歌可能只有几句词。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在谈这个时代特征之前,我要反问你几个问题:

什么是你觉得的可以听的听点?只有人声嘛?

为什么七分钟的歌儿不能只唱两分钟?

七分钟的歌儿应该唱几分钟?

在一首歌里面,唱应该占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需要你去思考的:

为什么自己觉得一首七分钟的歌儿,不能只唱两分钟?

我之所以这么强调“自己”这个概念,是因为,你听音乐,是一个很自我的过程。自己的感受大于别人告诉你的一切,关于你自己的每一个观点的形成,都值得被注意。这是一个了解你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修正你自己的过程。

在上一部分我已经提过,尽量不要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音乐擅自做价值判断。你的这几个问题,首先逻辑上就有问题。音乐是没有框架和疆界的。很显然,你认为一首七分钟的歌儿只有两分钟人声很奇怪,是因为你对音乐的结构有刻板的认识。你认为这首歌没有听点,是因为在你的欣赏习惯中,人声是最重要的欣赏点,你忽略了这首歌非常精彩的合成器都和吉他的 Solo 部分。

这一切,都源于你在对音乐的刻板认识下,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接下来,我给你解释一下这首歌为什么 7 分多钟只唱了两分钟,以及听点在哪里。

首先,对于这首歌来说,当初除了专辑中七分钟的版本以外,是有一个三分钟左右的版本的,以单曲黑胶的形式发行,把其中的大段 Solo 进行了压缩,这个版本是为了在电台播放使用。也是因为这个版本在电台播放,让这首歌变红的。

我把这个版本贴在这儿。

Light My Fire / Crystal Ship [Digital 45]

今天我们会比较习惯于放 7 分钟的这个版本,是因为这个版本更接近于 The Doors 创作的本意,也更加精彩,这张唱片发行于 1967 年。那时,摇滚乐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真正代表了流行音乐艺术顶尖发展的,是当时的爵士乐。

在爵士乐中,作曲家是相对独立于演奏者存在的。作曲家写了一首歌,然后一堆爵士音乐家在这首歌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发挥。爵士音乐家们有一些特别习惯的,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这些曲目被称作“爵士标准曲”(Jazz Standard)

比如我们今天随便搜一首爵士名曲《Autumn Leaves》,实际上就是一首 Jazz Standard,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个版本。

这里面大量的搜索结果都是爵士乐。我只在这里面举两个例子,以说明一下,爵士标准曲的演奏套路是什么。

Autumn Leaves

Cannonball Adderley 这个版本是这首曲子的一个非常著名的版本,你可以听到在简单的前奏过后,首先开始的是 Miles Davis 的 Standrd 演奏,这部分的演奏是忠于原曲旋律的。并没有做出任何即兴的改编。

在他演奏结束之后,开始进入 Cannonball Adderley 的 Sax 的独奏段落,到了这段,Sax 的演奏,就是即兴演奏了,然后是 Hank Jones 的钢琴即兴,结束再由 Miles Davis 重新演奏一遍 Standrd 的主旋律,然后曲子进入尾声。

我可以简单概括一下这种套路为:

本曲——各声部即兴——本曲

这是爵士乐最常见的套路。实际上,也是当时听音乐的人最熟悉的套路。

如果把 The Doors 的《Light My Fire》拆分一下,我们很容易在七分钟的版本里面发现这样的套路。

Light My Fire

即这个套路为:

人声演唱本曲——合成器 Solo——吉他 Solo——人声演唱本曲

再次强调一下,这种套路的使用实际上和当时的年代相关,在 1967 年,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想进入主流音乐市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美国本土的爵士乐进行融合。在结构上的融合也是融合的一种,这么做不是 The Doors 发明的,在 1964 年,Stan Getz 为了把巴西音乐 Bossa Nova 引入美国,也同样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 João Gilberto 演唱后,Stan Getz 进行了一段 Sax 的 Solo。除此之外,为了防止 João Gilberto 的葡萄牙歌词美国听众听不懂,还特地找他老婆 Astrud Gilberto 唱了一段英文歌词,没想到,就这一段甜美的女声,Astrud Gilberto 甜美的长相,这首歌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Bossa Nova 立刻为人所知。

The Girl From Ipanema

不在此多提爵士,回到 The Doors 的《Light My Fire》在 1967 年,The Doors 的音乐风格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全新的。如果你通过听上面的 Pink Floyd 理解了摇滚乐没必要从头唱到尾这件事儿。到了更早一点的 The Doors,我们可以更仔细听一下他的 Solo。

这首歌的 Solo 一共有两段,第一段的 Solo 是合成器的 Solo,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听出来这段 Solo 是由高音旋律和低音旋律两部分组成。这是当时的乐队键盘手 Ray Manzarek 同时演奏两台合成器所带来的效果。他左手所弹的低音旋律,来自于著名的电钢琴之祖,Fender Rhodes,右手是一台 Vox Continental 合成器。

他们分别长这样

Fender Rhodes
Vox Continental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乐队的键盘手 Ray Manzarek 为什么要同时演奏者两台合成器。最重要的原因是,一台合成器的声音不足以满足他的全部要求。也就是说,The Doors 其实非常早的就强调和注意到了音色的概念。同样,在合成器之后的吉他 Solo,也是非常经典的 Gibson SG 的声音。

今天如果你想更好的欣赏 The Doors 更原始的演绎,应该还是只能回到黑胶中,这首《Light My Fire》的声音在如今数字音乐的 Master 中变得糟糕了。尤其是对于 Ray Manzarek 的合成器 Solo,数字音乐的 Master 显得更加刺耳。低音合成器的声音也失去了 Fender Rhodes 的那种温暖扎实的感觉。

在此强调的音色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对很多当下音乐人的一个提醒,音色有多重要呢?

荒野魂斗罗 (Live)

想到这里恰巧是因为有人问我华晨宇在歌手里面的这首歌怎么样。我当时听完了以后就说,我说通过这一首歌,就说明华晨宇做音乐糙,不讲究。

如果这一首歌只有吉他和人声两个元素的话,我是不能容忍吉他的声音以一种这样的音色出现的。同样是吉他撑起来的一首歌,同样是现场,我们听听 Fleetwood Mac 在 1982 年的现场。

别跟我抬杠。我知道这首歌里面还有鼓,但是重点不在这儿。

The Chain (Live at The Forum, Los Angeles, CA October 21-22, 1982)

如果你愿意扩展领听一下的话,可以去听一下诸如 Guns N Roses 的吉他,理解一下扎实的吉他打底是什么样的声音。我也许不会选择一把电箱琴在对于音乐如此重要的场合出现,这个声音让我听到的感觉只有两个,一个是廉价,一个是糊弄。

我在此不止针对华晨宇,同样的问题在许嵩的歌儿上也存在。这一代音乐人缺乏对音色的研究,这不仅仅是歌手的问题,也是制作人和乐手的问题。这些源于收听习惯而被忽略的演奏和制作上的细节,你必须得有过一定聆听经验以后才能发觉。

回到主题上,从这首 Jim Morrison(The Doors 主唱)只唱了两分钟的歌儿里,我顺便给你讲了这么多关于音乐的知识。这里面除了你自己对于“为什么一首七分钟的歌儿只唱两分钟”的疑惑之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推荐你听摇滚乐的人,是否能够像我一样把这里面的原因给你说清楚。

当然,大部分人不能。当大部分人不能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回到我们第一部分所提到的,不要着急的去下一个价值判断,去说“这有什么可听的”,而是通过日后扩展的聆听自己搞明白你的疑惑。

(三)《Blowin' in the Wind》翻唱更好听,Bob Dylan 会唱歌么?

这是一个挺深刻的问题,可能单拎出来可以说上一万字,或者聊上几个小时。还好我们有了上面两个问题的铺垫,讲到这儿,我希望你能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调动你的感觉去思考摇滚乐。

当然,我必须强调一下这首《Blowin' in the Wind》并不是摇滚乐,如你所说,这是一首民谣作品。这首歌最为人所知的版本是收录在 1963 年他的专辑《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中的。

Blowin' In the Wind

这张照片里面就是年轻的 Bob Dylan 和他的第一任女友 Suze Rotolo 的合影,这段感情的八卦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查查看。我们在此不在这儿多说,只谈他和他的音乐。

应该全中国人都知道 Bob Dylan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会颁给一位歌手,因为实际上 Bob Dylan 是一位音乐人的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就拿这首《Blowin' in the Wind》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称得上男子汉?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安歇在沙滩上?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弹要飞多少次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将其永远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风中飘荡

How many times can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峰要屹立多久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回归到大海?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那些人还要生存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最终获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可以回首多少次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只是假装他没有看到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风中飘荡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看见蓝天?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个人要倾听多少次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听到人们的呼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他才知道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太多的人已经死亡?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风中飘荡

这首作于 1962 年的歌曲,和美国当时的大环境有关。1961 年,美国开始加入越南战争,当时的民众还没有意识到越战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战争。Bob Dylan 的这首歌曲,是一首有关于战争与和平议题的歌曲。在这首歌中,Bob Dylan 提了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一些看似简单,也是很难被回答的问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写到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Bob Dylan 的这首《Blowin' in the Wind》就是典型的能写无我之境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宋词以前是有旋律的,诗歌和音乐本身就有着天然的联系,Bob Dylan 作为这首诗的作者,他的演绎是十分动人的。Bob Dylan 演绎中,最动人的部分就是属于他的那种不加掩饰的疑惑感。

Blowin' in the Wind

比如这个著名的属于 Joan Baez 的翻唱版本,悠扬的声音里给人的是一种呼喊的感觉,的确,因为这首歌最后成为了美国反越战的一首象征性的歌曲。但是在 Bob Dylan 的原始版本中,那种疑惑的情绪,却再有生动的表达了。

除此之外,Bob Dylan 口琴的演奏也是非常动人的。当一个诗人想用手头的吉他和声音给你讲好这首诗的时候,他并不想依赖别人,他做的只能是把一把口琴夹在脖子上,在间奏的时候吹上一句。后来,我们能在各种民谣里面听到口琴的声音,他们其实学的都是他们的祖宗,Bob Dylan 老师。

当你觉得 Bob Dylan 唱的不好的时候,你是否仔细考虑过这首歌的歌词和这首歌的编配。考虑过一个诗人应该怎么样把他的诗中的情绪,最完整的传达给你。

我在此举一个例子。是小老虎在专辑《JULIANA》中采样的一段诗人食指的诗朗诵《花甲之年》。

一个诗人的晚年

在我们讨论一个人的唱功的时候,我们必须去思考,这个人所唱的,是不是和这首歌的的内容,所表达的情绪一致。不是唱的优美,悠扬,甚至唱的高,就是好的唱,好的唱永远是恰到好处的。

Time

就比如,同样是民谣。Tom Waits 这种烟酒嗓,喝多了录了这首 Time,有各种唱不上去的地方,也有跟不上拍子的地方。但是他和乐队自然开合的配合,呈现了一种时而在音乐之中,时而游离于音乐之外的奇妙感觉。这不是因为 Tom Waits 在技术上有多强,而是因为他在音乐的理解上更为深刻。

所以,其实你应该意识到,在提及 Bob Dylan 是否唱的好听,甚至是不是会弹吉他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在此我们没必要展开说,只是,给你一个建议,也是今天所有建议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你应该找到一首歌合适的欣赏方式。

(四)一首歌合适的欣赏方式是什么?David Bowie 是杀马特么?

对一首歌最好的欣赏方式,是放下你的傲慢,寻找一种合理的欣赏方式。也就是我强调过很多变的,不要着急去给经典下价值判断。经典可能不适合你,经典有成为经典的理由。你也许有缘或者无缘去理解他们,但是在你能看透他们之前,请你多尊重一下他们的存在,顺便也可以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

在此,我们简单说说 David Bowie,他是西方流行音乐史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到今天都不是很喜欢 David Bowie,但是我还是非常佩服他的一些作品的。比如这首《Space Oddity》。

Space Oddity

这首歌非常有名,代表了很多人的太空梦。当 Elon Musk 发射他的 Space X 上天的时候,那辆特斯拉,一直播放的就是这首《Space Oddity》这张被收录在 1969 年 David Bowie 专辑《Man of Words/Man of Music》中的音乐是令人惊叹的。

我必须强调一下,是惊叹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地面控制台呼叫汤姆船长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地面控制台呼叫汤姆船长

Take your protein pills and put your helmet on.
服下蛋白药丸 戴好头盔

Ten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Nine'Eight'SevenTom
地面控制台呼叫汤姆船长(九 八 七 )

Commencing countdown' engines on Six'Five Four
进入倒计时 发射准备(六 五 四)

Check igition and may God's love be with you Three'Two'One
检查点火 愿上帝保佑你(三 二 一)

Liftoff
发射!

This is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地面控制台呼叫汤姆船长

You've really made the grade
你已经成功起飞

And the papers want to know who shot you where
新闻媒体想知道是谁把你送上太空

Now it's time to leave the capsule if you dare.
现在是时候勇敢地踏出太空舱

"This is Major Tom to Ground Control"
汤姆船长呼叫地面控制中心

I'm stepping through the door
我踏出了舱门

And I'm floating in a most peculiar way
极其奇妙地漂浮于太空

And the stars look very different today.
今天的星星看上去大为不同

For here
此时此刻
Am I sitting in a tin can
我真的坐在船舱中
Far above the world'
已经远离地球了吗

Planet Earth is blue
地球一片蔚蓝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我什么也不用做

Though I'm past one hundred thousand miles'
虽然我已经走了十万英里
I'm feeling very still'
但我仍然镇定自若

And I think my spaceship knows which way to go.
我想我的太空船知晓路线

Tell my wife I love her very much she knows."
告诉我老婆 她知道我非常爱她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地面控制台呼叫汤姆船长
Your circuits dead' there's something wrong.
你的电路装置出现异常死机了
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
听得到吗 汤姆船长?
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
听得到吗 汤姆船长?

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
听得到吗 汤姆船长?

Can you...
听得到吗……
Here I am floating round my tin can'
我一直绕着船舱漂流

Far above the Moon'
渐渐远离了月球

Pl Earth is blue
地球仍然一片蔚蓝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我什么也做不了

在 Major Tom 和地面指挥中心的对话中。涉及到了用音乐如何还原在太空舱里的漂浮感,David Bowie 在这首歌里面充分利用了立体声的优势,把左右声道的录音差别做到了一种夸张的状态,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听到他在副歌时候的拍手声是突然左突然右的。除此之外,为了在这首歌里面突出工业感,吉他的失真处理也是非常讲究的。会偶尔触及到人收听不适的极限,但是触及之后,立刻停止。

David Bowie 是我现在能听到的非常早的有意利用人们对频率的感受的生理反应而去制作音乐的歌手。这首《Space Oddity》录音讲究,是一首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音乐。

今天如果我们搜索 David Bowie 这个名字,在热榜上,排名第一的就是这首《Space Oditty》

在此,我特别想问一句觉得他杀马特的你,你听过这首歌了么?

(五)结语:摇滚乐的魅力是什么

我之所以会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不仅仅是题主一个人的问题。作为在这个行业很多年的人,我经常会听到别人问我。XX 乐有什么可听的。这个 XX 不仅是摇滚,可能是爵士,可能是古典,当然也可能是 ACG。与此同时,问出这些话的人不仅仅是不怎么听音乐的人,很多人在我看来都是喜欢听音乐,并且听过一段时间音乐的,对于他们来说,对于不熟悉的音乐风格,仍然会有 XX 有什么可听的这种疑问。

你可以理解这是一种疑问,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内心的芥蒂。

很多人去接触自己不熟悉的艺术的时候,无论是音乐,美术,甚至是美食,都会第一时间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快速下一个价值判断,这个东西是好的,这个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判断只有一个理由,它适不适合我。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解读艺术的方式和权利,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习惯于这样做,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的见识,知识,与体验,实际上是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的很多艺术表达的。

比如众所周知的这个小便池子,到底好在哪里?你如果不懂艺术史,你一定不知道。

任何艺术都有欣赏的门槛。如果你真的诚心诚意的不接受撕逼,想去闹清楚摇滚乐的魅力或者是任何一种你不熟悉的音乐的魅力到底是什么,学习是你的重要途径。

而在这些学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打破你现有对于美的认知的边界。

想想看,你觉得好听的歌儿,是从什么样的经验中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在这个经验建立的过程中,边界到底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你傲慢的去思考摇滚乐和那些你不熟悉的音乐风格?这些原因,我虽然心里很清楚。但是其实还是要你自己想明白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说摇滚与最重要的是让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

希望你有耐心看完我说的这些以后,好好想想,自己在听音乐这件事儿上,还有什么更多的可以做的。

这篇答案从凌晨开始写,写到早上八点,困了去睡到十二点,起床继续到了这个时间。其实写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重温这些音乐。题主在此提到的这些歌儿,除了 David Bowie 的《Space Oddity》和《The Great Gig in the Sky》我非常熟悉之外,其他的我都重新听了一遍。边听边和晚上不睡觉装音色库的@龚钊 Asa 聊天,谈到今天为什么很多年轻的朋友们意识不到音乐里面这些细致的东西。

因为他们没条件,也没真正的能细心的去听音乐。这某种程度上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的问题,这个时代留给好的音乐的空间太小了。大多数人不在乎深刻与极致,这不得不说有点儿可惜,但是也毫无办法。

我之所以会写这么多,是因为,在我听音乐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实实在在的帮助过我。比如说那个二十年前让我饿了不少顿肚子的唱片店老板。在比如说在唱片摊儿上认识的那些早已经不再联系的哥哥姐姐们。当然,还有像 Pink Floyd,David Bowie 这样的大师,总能在我满足的时候提醒我他们的高度。

我享受这种被帮助的感觉,我认为,我也应该把这种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是我们做这个行业的人的责任。

@郭佳 说得特别对,你的确有权狭隘。

但是我觉得我应该拉你一把。

摇滚乐的魅力在哪儿?我给你一句著名的话解释你的疑惑。

Peace & Love

是不是我的境界稍微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