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萌。
你就说萌不萌吧。
雀纹天蛾 Theretra japonica 在晃动尾角 https://www.zhihu.com/video/1947698303111272419
它们不仅爬的时候摇尾巴,进食的时候也要摇尾巴,探索环境的时候依然要摇尾巴。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尾角能不能收集些气味、声音信息啥的;然而很多其它天蛾幼虫不会摇尾巴。
很萌,但真的没有实际意义。
关于天蛾幼虫的尾角到底有什么用,目前科学界没有定论。
有很多种不同的猜想,但都无法得到验证。
首先就天蛾尾角本身,它是会随着幼虫发育转龄而改变形态的,通常是在末龄时缩短变硬(但也有很多不缩短),在不同物种间也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你很难找到什么规律。
如夹竹桃天蛾的末龄幼虫,尾角变成一个很短的黄色勾勾

虽然不常见,一些天蛾幼虫在末龄时,尾角会消失,比如北美的 Eumorpha pandorus

有种很明显的,好像缺了什么的感觉。
我之所以强调“末龄”,是因为这个物种,在末龄前是有尾角的。而且还是非常可爱的,限量版打卷儿尾角。

所以,如果你想提出一个理论,认为天蛾尾角有实际功能,绕不过这个问题,即为什么尾角变化多端,而且即使移除也没有任何影响。
无论如何,天蛾幼虫在龄期较低时总是有尾角的,而且形态较为统一的细长光滑状;所以还是会有不少人去猜测它的功能。
猜测一:拟态
我见到最有说服力的猜想是,尾角看起来像叶柄,配合天蛾幼虫疑似叶脉的花纹,形似一片卷起来的枯叶。
类似这样:


当天蛾幼虫(。比如一些长喙天蛾)摆出它们典型的抬头哈气姿态时,会更像一点。

但这个推断也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完整的叶子通常只有落地时才会卷曲起来,而这些天蛾幼虫绝大多数时候都待在植物上。这种环境中是不如装树枝(如尺蠖)或装平坦叶子(如某些大蚕蛾,灰蝶幼虫)的。
天蛾通常在土壤中化蛹,会有爬下植物的时间;但这个时间通常很短——而且末龄幼虫的尾角常常缩短。
这也解释不了一种情况——即天蛾的颜色压根儿就不像叶子。
尾角颜色也不像叶柄……

不过这条仍然是答主觉得最靠谱的猜想。答主没有试过把天蛾幼虫当成叶子,但确实试过几次把落叶当成天蛾幼虫(……)
猜测二:用于防御
尾角通常是软的,也不尖锐,很难造成伤害。也不能用来划开卵壳啦
鬼脸天蛾之类幼虫的尾角看起来具备攻击性……但攻击范围未免太小了些。

天蛾幼虫本身可以有攻击性,而且可能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常见;但它们的攻击手段主要是头锤(速度相当快),尾角不行。
尾角内部没有肌肉和关节,不能自如活动,只能当节拍器摇一摇。
猜测三:用于吓退天敌
嗯……我觉得起码得有斑蝶幼虫这种程度才有效吧。

猜测四:用于平衡
听起来有点道理,尤其是考虑到那些一边爬一边摇尾巴的幼虫。
但这解释不了为什么只有天蛾科的部分类群有这个机制。
猜测五:卖萌
……反正也没人规定过动物的性状一定要有实际功能。
其实,只要某一个性状不明显有害,就能在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
并且可能在接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变出很多花样。
天蛾科的近亲,蚕蛾科 Bombycidae 和桦蛾科 Endromidae 也有尾角,包括人们熟悉的家蚕(不过它的尾角很短)。
情况差不多,同样看不出有啥实际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