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辣椒的,那没有辣椒以前的川菜、湘菜、赣菜是什么口味的?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辣椒的,那没有辣椒以前的川菜、湘菜、赣菜是什么口味的?

秋食爱吃饭,用光线的探针测量食物的温度。
钱钟书先生曾说“食物和音乐,过百年之后不可知”。

也就是说,随着时代演变,食材和流行的口味,在百年前到底是什么样,咱们都无法精准的复原了,只能从文献记载上“意会”。

但有据可考的是,辣味一直是川菜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即使经过历史变迁,自秦汉以来,川菜的灵魂确实一直未变。

传说中的宫廷名菜,香辣汁鱼

说回题主的问题,没有辣椒之前,川菜也还是“重辣”的。

从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川菜烹调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强烈味道的调料,尤其重视带有刺激性的辛辣香辣。

“尚滋味,好辛香”—— 《华阳国志》三国末西晋地方史志

翻译翻译就是“口重,爱吃辣”

川味红油小火锅,辣的很爽啊~

在辣椒未进口之前,满足“辛辣”口腹之欲的食材,用的是香辛料里的“三香”:花椒、生姜、茱萸。

当然,我国这么丰富的香辛料使用历史,辣味的调料其实非常多,花椒、胡椒、葱、姜、芥末等等都是。要么通过刺激舌头,到达口腔味觉神经,要么通过刺激鼻腔,引起大脑反馈。

但是上面说的到“三香”,在川菜调味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

花椒

包含了传统中餐五种主要味型的两种,辣(辛辣)和苦(或者麻)。

缘分牵扯很深了,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在史料记载中,将花椒拌于米饭中,可以用于祭祀。

“大巫咸将夕将兮,怀椒糈[xǔ]而要之”—— 《离骚》屈原

这里的椒糈[xǔ],就是在粳米饭里加入花椒来调味而制成的贡品,当然,这个味道到底好不好吃,咱也真的无法想象…合理猜测,专属祭品,只为增香,非人类食用。

不过花椒叶凉拌或者炸油之后,用来拌饭,真的是很香……亲测,干饭神器!

凉拌花椒叶,可以试试?

到了三国时期,花椒作为调味品慢慢普及开来,比如用它来做蒸鸡肠、煎茶等等,后来发展出来的各种用法和美食,也都在古籍中有详细的记载, 咱就不一一说明了。

由于花椒的原产地之一就在四川,这里的花椒品种和质量也最优,花椒也有一个别名叫做“蜀椒”。鉴于它没有太多的进化和改变,所以花椒做出来的菜,百年之前的味道和现在大概相差无几,一直勤勤恳恳的为菜肴提供的辛辣中带着麻和苦的味道。

花椒炒鸡肠,了解一下?

具有香辣、柑橘和木香的混合味道,干姜比生姜更浓烈刺激。

也是一位老朋友了,古代专家表示“适当吃姜,有益身体健康”,孔子说的对,毕竟他高寿啊!

“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乡党篇》孔子

且不说它的药性,就现在炒个菜谁还不呛个锅呢,葱姜蒜在热油的加持下,激发出的那一份独特的香味,一下就能抓住你的味蕾。

我们喜欢吃的大部分川菜里,都有姜的影子,这也是传统川菜流传下来的。

多听圣人言,身体不吃亏~

还是回到三国时期,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都有记载,孙权和曹操两位霸主,都曾设宴款待宾客,想方设法取得“蜀姜”烹饪美食的小故事。

说明在那个时代开始,姜就已经是川菜调味提辛辣的必备之物了

幸运的是,姜也没有太多的“变种”和“进化”,所以你现在依然可以吃到“古早”味道的辛辣。

炝锅必备啊~~姜姜

茱萸

蜀地最爱的辛辣之源头,就是它!

食茱萸,它是这个样子滴

虽然是因为“驱邪避祸”或者“登高寄思”而闻名于世,但茱萸真的是曾位列“三香”的非常重要的一种辛辣的香辛料。

当然,说的可以食用的食茱萸。(王维忆山东兄弟里说登高的佩戴的是吴茱)

早在《礼记》中便有记载,不过那个时候它叫做“藙”,古人称呼它为艾(yì)子,一般是做猪牛羊肉烹饪的时候,用“藙”来调味。

“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兽用梅。”—— 《礼记》

汉魏的注经家在解释的时候标记了,把食茱萸的果实熬制成膏状,并且给出了“一升实可和十升膏”的具体配比,并表明“今蜀郡作之”。

你看看,从祭祀用品到日常炖肉,蜀地一直在用茱萸来调味,一直到了明朝中期。

是不是有点儿像,花椒?

《本草纲目》里也记载了早期类似“辣椒油”的调料的做法,非常清楚地描述了食茱萸的用法和味道。

“八月采,捣滤取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本草纲目》
想象一下,还是很美味的吧~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茱萸为什么没有一直沿用至今呢?

哦吼,“物种入侵”,辣椒来了!

辣椒

这种原产地是墨西哥的辛辣植物,被哥伦布带回欧洲后,很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在明末漂洋过来来到中国。

各式各样的辣椒啊~家族庞大

起初呢,作为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在江浙和两广地区流布,红彤彤的放一盆在家里,又富贵又讨喜啊~

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地区的饮食传统并非喜辣,也并未对辣椒下手。

等流传到川蜀云贵地区之后,辣椒也是和传统的辛辣香辛料经过了一番“竞争”,终于在清初开始慢慢“上岗”了。

观赏辣椒,其实也挺好看的~

我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说,在辣椒最先上桌的贵州,它是作为食盐的替代品来使用的

贵州属于偏远地区,一直都缺乏稳定可靠的食盐来源,居民生活用盐大多依赖川盐的供应(可以看看《茶马古道》里的记载)。但是民众对“味道”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迫使百姓们自主开发各种替代品。最终在康熙年间,辣椒的食用性就“被迫”发现了。

“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思州府志》

等到乾隆年间,贵州已经形成了吃辣椒的饮食习惯,嘉庆年间,辣椒终于在它的闻名地四川普及起来,并逐渐取代了茱萸,成为“辣”的主要来源。

不得不说,辣椒的到来和食用普及,算是掀起了一场调味革命

由于品种多样,口味浓郁,种植优势,产量巨大等因素,老三香开始慢慢沦落,茱萸则更是推出了家用厨房。

不过,花椒和姜留存了下来,你现在依然可以吃到它们的辛辣,并且很多史籍记载的使用方法,在现有流行菜中继续发扬光大。至于茱萸的辣味,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买回来试试,哈哈。

所以说,某些传统菜式的 100%复原,或许不可得,真能做出来或许也没有记录中那么好吃。但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调味方法和上百种香辛料,在现代烹饪中,依然行之有效,也算是一种继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