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每天将鱼冲入大海,淡水鱼在海中无法生存活,这些鱼去哪里了?

黄河每天将鱼冲入大海,淡水鱼在海中无法生存活,这些鱼去哪里了?

著零,啊嘿嘿哈哈哈,喜欢大自然的美好,也做正义的青年

随波而溜的鱼,在“黄河入海流”的那道口好好活着的。

海与河之间有一段过渡区域,里面的生存条件不算苛刻,大部分鱼也已经适应。

鱼即使不小心被水冲到了盐度高的海里面,不会傻傻等着被腌死,它们对环境很敏感,会立马游回来。那个时候的它们神龙摆尾得比谁都凶。

黄河东营入海口

由于黄河河道自身的弯曲形成了许多缓冲流域,加上由于各种水利设施的存在,黄河中上游的鱼很难进入到下游流域。只有在泄洪期,鱼类们才能有机会去“倾听海的声音”。

浅浅提一下黄河河道为什么弯曲,以及越来越弯,直到最后完全地方合并的原因。

这是因为由于各种水生动物喜欢在河岸边打洞,比如河鼹,加之地理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使得河岸会有缺口。水流的冲击会令这个缺口越来越大,知道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弯道,同时,越扩越大。

荆江段的河道变化

[1]即使是笔直的河道,也会有此风险。

虽说大坝的蓄水的重要性能,让下游流域避免“水漫金山”的戏码,让人们获得清洁能源,调控生态环境,但因它而形成的上、下两个不同的环境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问题:

  • 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上游鱼类资源不断减少。
  • 改变了河道的洪泛作用,导致下游洪泛区生态环境改变。
  • 改变了下游的河道水温,导致下泄的低温水推迟温水性鲤科鱼类的繁殖季节,并使其生长缓慢。
  • 降低了河道的天然径流量,导致海水与淡水的交汇区往上游移动,淡水区面积被压缩。
  • 降低了大坝上游的流速,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结构的变化,这对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和急水性产卵的鱼类有较大影响。
  • 升高了大坝库区的水位,导致水生植物减少,部分产黏性卵的鱼类会因缺少附着基质而影响繁殖。
  • 增加了下游水体的氮气含量,导致一定距离内,鱼类受到氮气过饱和作用,患“气泡病”而死亡。
  • 改变了下游的泥沙输送量,导致大坝下泄水浑浊度的降低,使得喜浑浊鱼种类变少,喜清澈鱼种类变多。同时,还会引起丰富的底栖生物滋生,食底栖生物的鱼类随之变多,以及藻类大量生长, 导致河道水体的富营养化[2]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利设施对鱼类的干扰,最早由法国提出的“鱼道”进入人们思考的视野。比如,三峡大坝利用双线 5 级船闸和升船机逐级升降,使大坝上下游之间产生规律性连通水体,形成鱼类回溯的鱼道[3]

但由于开闸时间的限制,导致鱼类溯游效果并不明显。

双线 5 级船闸和升船机现状

还有别的比较简易的鱼道。

https://www.sohu.com/a/414790082_100941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鱼类生态的平衡,人们选择利用人工增殖进行补救。

随着时间的流逝,分离的各个流域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鱼类群落。

因此,我们主要着眼于黄河入海口的鱼类种类。

由于黄河径流和渤海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大尺度上观察,当地环境早已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暖温性鱼类、定居性鱼类在黄河口水域占绝对优势[4],洄游性鱼类在不同的季节偶尔会干扰其生态类群。

  • 海水洄游性鱼类,在水温最低的 2 月在黄海深水区越冬;近海鱼类多游向渤海深水区越冬。
  • 夏季黄河水量大、营养丰富,大部分鱼类聚集于此。浑浊也有利于鱼类躲避天敌攻击。
  • 夏季黄河进海口盐度降低,鱼群种类增多,表明更多鱼类适应黄河水环境。
  • 夏、秋季鱼类群落长度谱斜率的绝对值和截距值显著高于其它季节,主要是受当年生幼鱼以及洄游性鱼类数量变化的影响。
  • 该水域现有鱼类群落结构简单,大型鱼类个体少,鱼类小型化现象突出[5]
  • 耐受性鱼类黄河鲤鱼的生境恢复潜力高于敏感性鱼类刀鲚,黄河鲤鱼成鱼期的鱼类生境恢复潜力高于黄河鲤鱼产卵期。
  • 成鱼期的鱼类生境恢复潜力春季高于秋季,产卵期的鱼类生境恢复潜力秋季高于春季[6]

因此淡水鱼不会傻傻的钻进令人窒息的海水里,黄河离大海有很大一片的缓冲区,鱼类可以在这个缓流环境里休养生息。

加之,黄河入海口的鱼群早已适应河海相交的盐度、温度,所以不用担心淡水鱼入海后,成为咸鱼的尴尬场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