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向北方调水是对生态影响最小的吗?为什么南水北调东线不多调点水,大量淡水白白流入大海?

长江下游向北方调水是对生态影响最小的吗?为什么南水北调东线不多调点水,大量淡水白白流入大海?

长江下游向北方调水应该是对生态影响最小的吧!为什么南水北调东线不多调点水,大量淡水白白流入大海?

免渡河,生态规划师,写知乎为摸鱼,以及安放我无处不在的表达欲。

都是水,但发挥的作用大不相同。

截止到 2024 年 5 月,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 720 亿立方米。

其中中线调水 641.57 亿立方米。

东线调水 78.47 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

但是水源地的水量,中线源头所属的汉江,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才 450 亿立方米左右。2022 年流域内偏干旱,更是仅有 300 亿立方米。

而东线取水口所在的长江干流下游,全年径流量在 9000 亿立方米左右,与汉江的三四百,不在一个水平上。

长江扬州段

汉江水少,调水量却大,长江下游水多,调水量却少。

源头区水量与调水量反差如此之大,是否不合理?原因何在?

南水北调中线的取水点,在丹江口水库河南淅川库区的陶岔。

这是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发布系统上的截图。

地表水一类水。

丹江口水库

地表水一类,过滤、消毒后就可以直接饮用。

即便是经过 1400km 的输送,水质依然能达到饮用水标准。

南水北调中线终点,颐和园团城湖

这里有几个指标,氨氮,总磷,总氮,可以先留意一下。

南水北调东线的起点附近的三江营,地表水水质:

地表水二类水,也还可以,用作饮用水水源,进自来水厂处理就行了。

起点向北,需要经过大运河的河道,还有几个用于调度的湖泊、水库,分别是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基本流程是,用泵站和大运河的河道,先把长江的二类类水提到洪泽湖。

而洪泽湖的水质:

洪泽湖宿迁片区断面水质符合四类考核标准。

四类水就不能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了呦。

再向北提水,经大运河到骆马湖,国控断面的水质:

地表三类水。

对比一下氨氮、总氮、总磷的数值,这就是上图中提到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粪污的作用。

再向北的南四湖,是三类水。

济宁的李集断面,在京杭运河上,水质四类。

而南水北调东线,正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的。

再向北的东平湖,没有国控断面,当地发布的消息是,地表水三类。

所以东线整体的水质,就是三类水、四类水之间徘徊。

三类水经过处理,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四类水不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南水北调中线的输水的用途,基本上都作为饮用水水源了。

从丹江口水库输送到北京,合每立方米 2.33 元,河南,河北的水价在一元以下。

但是东线输水,特殊情况下,特别缺水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但大部分时候,不能饮用。

所以正常情况下,东线输水的最大用途是农业灌溉。

但是真正缺少灌溉用水的黄河以北,供水价格是 1 立方米 2 元以上。

按照《河北省用水定额》,这片区域灌溉一亩冬小麦,用水大概在 200 立方米左右。

浇灌一次,一亩地的用水成本就得四五百。

冬小麦需要灌溉两到三次。

用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浇上两次地,这一亩冬小麦的收成就全搭在用水成本上了,人力、种子、化肥、农药全赔进去了。

所以这水,受水地的百姓喝得起,但是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

水质能用来灌溉,但是当地农民用不起。

所以,中线调水六百多亿,实际上是,调再多,北京,天津,河北也有需求。但是只能调这么多,再多了汉江流域承受不了。

东线调水 78 亿,是受水地只想要这么点,再多了受水地要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