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的大月氏是哪里、大月氏五翕侯的治所分别又是现在的哪里?

张骞出使的大月氏是哪里、大月氏五翕侯的治所分别又是现在的哪里?

恰好最近两条想法均与此有关,姑且补个回答吧。

对《汉书》/《后汉书》「大月氏五翕侯」…上一条想法的补完:根据两汉材料,40BC 左…

应该说这是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指第二问),不过现阶段我们已大致能解决:

张骞出使的大月氏在粟特和北巴克特里亚局部

张骞出使目标(约 125BC);部分周边势力、边界不确保准确

这一位置可以由《史记》引张骞所记信息比定:

大月氏在大宛(费尔干纳盆地)西可二三千里。
居妫水北(妫:/*wa(j)/=阿姆河 Waxsh)。
其南则大夏(巴克特里亚)。
西则安息(帕提亚 - 马尔吉亚那)。
北则康居(锡尔河中游)。
……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
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其都曰蓝市城

而且同样有公元前 2 世纪的考古证据支持:希腊 - 巴克特里亚北部多座重要城市如Ai-KhanoumTakht-i Sangin均遭粟特方向侵入的萨卡系牧民破坏,同时后者遗存开始主导该地区。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晚约 40BC[1]左右康居政权崛起,从大月氏手中夺走了其核心领土东粟特,因此《汉书》中将东粟特城邦记为“康居五小王”。此变故前后,康居也由「控弦者八九万人……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跃升为「户十二万,口六十万,胜兵十二万人……(东羁事匈奴)」的地区性大国,摆脱了大月氏的控制。而大月氏核心则南迁到阿姆河以南的大夏旧地:

《汉书》:大月氏国,治监氏城(蓝氏城)
约 40BC 左右中亚格局,「大月氏」此时已成为「大夏」的同义词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大月氏五翕侯的治所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五翕侯的治所大多位于吐火罗盆地中阿姆河北岸诸河谷,唯高附在大夏南侧的喀布尔河谷[2]。另外肸顿翕侯(薄茅)位置不太容易准确定位。

“大月氏五翕侯”标定,对应《汉书》记录 40BC 前后(都密翕侯据《后汉书》)

论证如下:

首先说明一下背景:此前我分析“康居五小王”时曾介绍过,早期历史文献中的里程数字往往存在巨大的汇编 - 传抄讹误问题,不能直接采纳;但其中部分数据还是可以对照还原的。例如下表“五小王”里程中「苏薤」和「奧鞬」显然就出了纰漏,但我们根据里程差就能轻松还原:前者将 8035 错抄为 8025,后者将 6096 错抄为 6906[3],据此可以将五小王准确比定在东粟特一带

“康居五小王”里程记录修正。调整前→调整后

而不幸的是大月氏五翕侯的里程数据要丑陋得多,幸好我们这时可以借五小王数据引入都护 - 阳关里程差 2000 余里的补充条件[4],经处理后基本还原如下:

“大月氏五翕侯”里程记录修正。调整前→调整后(高附存在两种修正方案)

这组数据中至少发生了把「五」错抄为「二」和「三」、以及「八百八十」错抄为「八百」三处错误,且即使修正后也还存在一个前三组和后两组里程差稳定出入 200 里的小毛病,不过好歹终于可以开始分析了。(高附 1 和高附 2 的问题稍后处理)

首先是路线问题,我们运气不错,《汉书》中给出了明确的比照路线:

休循国,王治鸟飞谷……
东至都护治所三千一百二十一里
西至大月氏千六百一十里

两者累加后得都护至大月氏边界 4731 里,与五翕侯中最靠近都护的双靡(5741 里)相去一千里(也可解读为修循国的东西跨度),大概率属同一路线。前文五小王的里程核算后也同样出自这条“休循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下定位流程。总之通过捐毒和疏勒的核算我们估测该文段所取里长在 200~250 米之间[5],得到路程如下图:

从疏勒出发,经休循,入境大月氏,到双靡城的路线详图

此时双靡翕侯基本可定位在杜尚别西侧至吉萨尔一带。我们同时还知道,该城址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作「愉漫」[6]或「数瞒」[7],在阿拉伯文献中作 Shuman,这些词汇很可能指向共同的目标。至于「双」<>「数 /shu」之间的对音问题,可参考《汉书》等「贵霜」/*ku[j]sraŋ/=Kushan,「康居」/*kʰˤaŋka/=Kanka 案例中,/ŋ/ 可视为鼻化 / 接鼻的通用音位隐去处理,据此拟音如下:

双靡:/*sroŋ-maj/=Shomai~Shome
数瞒:/*ʂu-muɒn/=Shuman

于是双靡城地望基本坐实。接下来就可以依次解决休密翕侯 - 和墨城(与双靡 100 里差程)和贵霜翕侯 - 护澡城(与双靡 200 里差程)的定位:

和墨、护澡定位

图中两个地点在《大唐西域记》中分别做「忽露摩」和「镬沙」,此外我之前的回答彌勒的勒為什麼要用入聲字? - Tim Ji 的回答提到过,汉语 - 中亚地名、政权名对译经常会沾带上一个印欧语形容词后缀 -k;「和墨」可参考这一点。拟音如下:

和墨:/*(ɦ)wˁaj-mˁək/=Ho[j]m-ik
忽露摩:/xuət-lu-muɒ/=Xol(u)ma~Xor(u)ma
护澡:/*(ɦ)wˤax-tsˤawʔ/=Waxso
镬沙:/*ɣuɑk-ʂa/=Waxsha

后一组对音正合阿姆河、瓦赫什河(Waxsh/Waxsu)的大名“乌浒(水)”,双重佐证贵霜发家地「护澡城」定位在瓦赫什河流域。再接下来是高附,按《后汉书·西域传》:

高附国在大月氏西南……所属无常,天竺、罽宾、安息三国强则得之,弱则失之,而未尝属月氏。汉书以为五翕侯数,非其实也。
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四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王。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喀布尔河谷;该地北接巴克特里亚,南通犍陀罗和“克什米尔”(实际指西北旁遮普):

高附定位

拟音如下:

高附:/*kˤaw-box/=Kabul、Kau(m)bojiya,喀布尔 - 剑浮沙板块
濮达:/pˤok-lˤat/=Pukkalaot、Πευκελαῶτις,俗语布色羯逻伐底 Pushkalavati,犍陀罗首府
罽宾:/Kas-pin/=Kashbir,克什米尔

捎带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上文高附里程表修正项究竟该采信「距都护 6041 里」还是「距阳关 9283 里」?现实中喀布尔河谷距离吉萨尔路程至少 460km,合 1000 里以上;所以我们认为当从后者,采信阳关里程。

最后就是老大难肸顿翕侯 - 薄茅城,这玩意掺着两个死结:都护 - 阳关里程差自带 200 里出入;同时也找不到对音佐证。准确定位基本是不可能了,姑且参考上条高附结论,类推采信阳关里程,大致在(起点)峡谷出口处画一个相应半径的大弧来碰碰运气了:

对薄茅城的大略定位选项

不纠结道路走向细节的话,薄茅城大概就分布在这条圆弧线内侧附近。具体来说中间的小圈比较靠近Takht-i Sangin遗址且在南北干道上,右侧小圈则靠近Ai-Khanoum遗址,两者都有较高可能性,现阶段也只能至此为止了。


哦差点忘了,五翕侯自然得有六个。都密城大概率即今泰尔梅兹,说明完毕[8]

都密:/*tˤam(r)it/=Tàrmita

P.S.小吐槽:从这帮两汉关西佬的对音选字来看,他们口音里是不是已经把所有的 -j 都吃掉了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