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介绍鮟鱇鱼,那我就来介绍一个原理差不多但更为极端的吧。
蟹奴科 Sacculinidae。

相信经常看营销号的小伙伴一定听闻过这类生物。刻板印象中,它们是十恶不赦的寄生虫,外形丑恶难辨,一生蜷缩在螃蟹身下过活,伸长触手占据它们的身体,甚至操控它们的精神...听起来就很克苏鲁。
事实上,这玩意是节肢动物。蟹奴属于甲壳动物亚门(泛甲壳类)- 多甲总纲 - 鞘甲纲 - 根头下纲。它们最近的亲戚是同属于鞘甲纲的藤壶和茗荷,或者说蟹奴本身就是一类高度特化的藤壶。高度特化到什么程度呢,只能说跟这群亲戚没有一点点相似之处(虽然藤壶自己也正经不到哪去):
和藤壶一样,蟹奴小时候要首先经历一个被称作无节幼体 nauplius larva 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幼虫只有一只眼睛,身体尚未明显分节,有几条腿用于游泳和摄食(不过很多蟹奴的无节幼体不进食,而是吸收卵黄中的养分)。几次蜕皮后,它们变形为腺介幼体 cypris larva,这种幼虫有一个对半分开的外壳,没有腹部,也不进食,主要的作用就是在能量耗尽前找到合适的定居点。对于藤壶,腺介幼体会将自己粘到礁石或其他表面上变态为成年藤壶;而对于蟹奴,不寻常的地方这才开始展现。

雌性蟹奴腺介幼体会在海水中寻找寄主螃蟹散发的化学物质,并找到它。一旦选定目标,它就会找一个防御薄弱的地方附着下来,使用第一触角和第三体节的吸盘锚定在螃蟹体表。
接下来,它开始新的一次蜕变:肯氏幼体 kentrogon,这个形态看起来就像一个微小的、梭子状的注射器。肯氏幼体长出一个尖锐的针头,插入螃蟹的血腔中。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雌性蟹奴的下一个发育阶段,蠕形体 vermigon,被肯氏幼体注入到螃蟹体内,而后者则只剩下一具空壳。蠕形体本质上是一团形似蠕虫的多功能细胞,却像变形虫般能够四处游走。循着螃蟹的循环系统,它找到了寄主的头胸部底端,也就是被蟹脐(蟹类特化的腹部)遮盖的位置。

蠕形体在这里生根发芽,它开始快速分化,长出许多根须,深入螃蟹身体的每个角落汲取养分。最后形成一个遍布螃蟹全身的网络,就像植物的根系,这也是根头下纲名字的来源。此时,它会开始抑制螃蟹的蜕皮和再生,以便占据全部的养分。

几个月后,雌蟹奴收集了足够的养料。它此时会开始让螃蟹头胸部底端的外骨骼逐渐溶解,雌蟹奴从这里向外突出,长出一个淡黄色的囊状结构,里面包含着蟹奴的卵。雌蟹奴此时会分泌激素抑制螃蟹的性腺发育、使其绝育,同时操控螃蟹像照顾自己的卵一样去照顾这个卵囊。哪怕寄主是雄螃蟹,也会像雌螃蟹那样用爪子清洁卵囊、扇动腹部提供新鲜水流。

这个时候,就轮到雄性蟹奴上场了。
雄蟹奴的早期发育过程与雌性基本一致,不过它们的腺介幼体体型更大,并且拥有更灵敏的触角和更多的感觉毛:它唯一的使命就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只被雌蟹奴寄生、已经长出卵囊的螃蟹。
它会找到卵囊的位置,然后像当初雌蟹奴对螃蟹做的一样,用第一触角和吸盘附着在它上面。之后它变为肯氏幼体,注入自己的蠕形体。
蠕形体在雌蟹奴的卵囊内游走,来到卵囊基部的精巢囊,这里是专门用于接纳雄性蠕形体的区域。
蠕形体在卵囊内开始发育。与雌性完全不同的是,它不会向雌性或螃蟹寄主伸出根须,而是变为一个精巢,一个活生生的睾丸。精巢(雄蟹奴?)会与雌性的循环系统建立连接,最终从雌性,或者说从螃蟹那里获得养分和氧气。有了营养,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精子,为卵囊中的卵受精。至此,雄蟹奴已经彻底变为了配偶体内的一个器官。

等到受精卵成熟后,它们会留在母体内发育为无节幼体或者腺介幼体,雌蟹奴(或许还包含了雄蟹奴?)会操控螃蟹抖动腹部扬起水流,自己则将后代喷射出去。新一代蟹奴会再次开始冒险,寻找一只命中注定的螃蟹,或者是一个长在螃蟹身上的配偶。
与鮟鱇鱼类似,这种现象被称为性寄生 Sexual parasitism,指雄性个体寄生在雌性的体表或体内,从雌性处获取营养并专性提供精子的繁殖模式。这种离奇的繁殖方式完美适配了雌蟹奴本就离谱的生存方式,同时也造就了动物界最匪夷所思的两性差异之一,雄性彻底沦为雌性体内的一个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