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在足够长的未来,现行汉字是否会不够用?

假设在足够长的未来,现行汉字是否会不够用?

星飞云散,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要看新生的概念离谱到什么程度常用到什么程度了。

举几个例子。

一、「电灯」

它离谱不离谱呢,个人觉得它不是太离谱,其一是因为在电灯普及之前,我们有「油灯」、「灯笼」等等照明的东西。

你们以为这只是一个「物件」一个「概念」,但其实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电灯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夜晚获得了更加稳定更加明亮的光源,它代替了油灯。

电灯可能颠覆了人们的夜生活,但它没有开创「天黑了之后找一个光源」这种生活方式。开创这种方式的是「灯」,而不是「电灯」。

所以我们创造了「灯」这个字,而「电灯」,就没有必要另外造一个字了。

二、「电话」

电话离谱不离谱呢?它比电灯要离谱一些。

这样一种「隔空说话」的生活方式,是半开创的。

说开创,是因为人们以前从来没有不当面也能说话的时候;那么为什么说是半开创呢,因为虽然不当面,但本质还是说话,总归不是脑电波交流。

所以也因为其半开创性,对其命名时,就有两个解决办法。

第一,音译为「德律风」。个人认为这和造字的道理是相同的。现有的汉字和汉字的组合不够表达这一新生事物,可能就要造一个新字了。那么为什么叫它「德律风」而不是造一个新字呢?这和社会背景有关系,其一电话是舶来品,德律风是音译,其二呢,我们当时确实处于文化不自信的社会环境中。但我有理由相信,如果这一新生事物不是舶来品又没有可以表述的字,有一定的可能性创造一个新字。

不过电话毕竟是半开创,所以最后当大家冷静下来,还是为其找到了两个可以让人理解的字组成词「电话」,即「用电实现通话」。

同样半开创的,还有「沙发」,其实有中文直译名「软椅」,「麦克风」也有直译名「话筒」。前者基本不用直译名,后者则两种通用。

三、「氕氘氚」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因为化学领域是目前采用生僻字最多的一个领域。

这三个字,是氢元素的三个核素。

它们离谱不离谱呢?特别离谱。

因为古代中国从来没有化学元素周期表,对化学原子分子的认识几乎为 0,用常用的字,是怎么也表示不好这几个概念了,又因为这三个字都是舶来品,英文分别是 Protium、Deuterium 和 Tritium,就干脆音译了。

那么为什么 Telephone 就音译出了三个常用字,这三个就音译出三个生僻字呢?

就要说另一点,常不常用的问题了。

它们在某一领域(化学),特别常用,被人反复使用。而且不同于日常用法,它们经常被用来书写而非朗读。即便是朗读,在这样的专业环境及语境下,歧义的概率也很小。

所以这几个词,有机会被造字或者说被化用一个生僻字。

不妨想一下,「Telephone」这种过于日常的东西,被音译成一个新造的字读「胎」,放在口语中造成歧义的概率,是不是比几个天天只讨论化学的人说几个「氕氘氚」核素引起歧义的概率大多了?这也是制约汉字创造新字的原因。

所以我们总结并推理一下,什么情况下更可能会创造出新的汉字。

1、开创的生活方式,却过于离谱让常用汉字已经无法表达,又不是诞生自国外,没什么可音译的,比如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老大,所有新事物都诞生自中国,所有文化都发源于中国(确保不音译)的情况下,突然外星人入侵了,带来一大堆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东西来。

2、某一领域内新诞生并被常用的事物,比如混凝土会被写作「砼」这种。

然后,上面也有答主说,中华字海收录了汉字有 85568 个,有人统计我们日常用字在 3500 个。

这意味着,新创造的汉字,有那么一部分可能还会是从生僻字里「假借」来的,但看我上面那种说法,至少应该不会从那些什么描述「白马」啊「小马」啊之类的字里假借。

从故纸堆里借都没法借的时候,可能就会造了,但可能也会先用已有的偏旁部首来组合字,详见我另一个答案:

如果创造一个汉字来代替「飞机」这个词,你会如何创造它的字形与发音,为什么?

如果这样都不行,真的是遇见了天顶星的黑科技,才会重新造一些偏旁部首吧。

到时候别说汉字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早就已经天翻地覆了。

……………………………………………换一个视角……………………………………………………………

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现在常用的字都是怎么造出来的。

还是要老生常谈「造字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除了最基础的一些汉字(这部分汉字后来被用来做偏旁部首)之外,大多数字都是「形声字」或者说是「会意字」。也就是说,在已有汉字的基础上,组合出来的。

比如说「话」这个字,就是「言舌」,也就是,用舌头来表达。

那么,如果没有这个「话」字呢?我们表达说话这个意思的时候,要怎么说呢?

可能就要用「舌言」这种,同理,如果没有「写」,可能就要用「手言」来表达。

再联想到文言文的精炼,我们有理由相信,现有的汉字其实是「压缩」出来的。

不然很多明明很简单的概念可能会被我们表达成「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这种情况。

这还是「炮」字造出来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炮」字呢?我们可能要管它叫「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用火点燃可以轰人的大管子」

所以,以此类推什么时候我们可能会造一个新字呢?除了我在上面说的离谱和常用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过于冗余。当一个概念被我们越说越长的时候,为了精简,其最核心的那部分就可能会从一个词被压缩成一个字。比如,「用火点燃可以轰人的大管子」就被压缩成了「炮」。

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需要我们认识世界的深度更上一层楼,需要很深历史社会的积淀。一群野人,用「用火点燃可以轰人的大管子」来描述「炮」就行了,不需要造个字。同理,我们现在解释起来很麻烦的事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积淀,某一天可能会被压缩成一个字,并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