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诗歌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哲学和诗歌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诗 - 思的相邻,是后期海德格尔的重要主题。但其实扩充起来是真>美>善>圣(神圣的彼岸的)范畴的相邻,在现象学里体现为语言现象学>诗学>情绪学>存在学的上升链条。而其中诗学位置又区分为作诗的应用 - 作诗法的理论。海德格尔说的诗 - 思相邻,就是在说作诗的应用 - 存在学的理论的区别。

但这是现象学里的链条。现象学是和西哲相邻的领域,两者的界限由情绪两动因的爱动因 - 争动因来划分。西哲那边的这个链条是,逻辑学>美学>伦理学>存在学。两边的链条不同,不仅仅是部分学科的名义不同,更重要的是爱 - 争两动因为两边点开了各自的研究领域,研究任务 - 研究方法都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真美善圣四个范畴都要各自拆分为两半。诗 - 思的相邻,在海德格尔那里特指的是爱动因的美 - 爱动因的圣的相邻。而之所以这里不用文学 - 艺术学来代表爱动因的美的位置,是因为诗学有些特别:文学里诗歌能尽量追求提纯爱动因,小说散文则半爱半争,恰好在体裁上形成对峙。而各种艺术,却没有这种体裁对峙,提纯爱动因 - 半爱半争往往只是体现为艺术流派的对峙。

美学则是争动因的西哲里的学科,而这个学科的核心方法是从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按争动因的方法来展开的,具有学科史上的包袱,所以在专门研究爱动因的现象学里就不会用美学这个名义了。

那么,为什么说诗 - 思相邻即爱的美 - 爱的圣相邻呢?在争动因的西哲那边,是先研究形而上学的存在学,再根据存在学来指导美学的。而海德格尔在点开爱动因的现象学时,却是发现:存在学的圣(神圣的彼岸的),在古代的神话视角里混淆了迷信 - 教条的成分,现代人失落了神话视角,反而可以用诗学视角来剔除迷信 - 教条而提纯存在学里的圣。

也就是说,儒释道耶等爱动因这边的启示哲学,都须要经过诗学的检验提纯,剔除了迷信 - 教条等无效成分,才能成为现象学里存在学的哲思研究对象。而反过来,在诗学这边,诗人们作诗时,恰好又是在嫁接在儒释道耶等启示哲学的位置来写的,借助的就是存在学对儒释道耶各家彼岸的存在秩序的筹划,只不过诗人是直接感悟的,而未必借助理论。

而且,诗学不仅仅有提纯作用,还能在应用的作诗里形成具体的诗歌作品,以诗歌作品来作为验证存在学哲思的超越深度 - 理论是否有效的验证位置。这是因为,作诗 - 存在学(儒释道耶的)恰好在诗歌作品里嫁接了,诗歌既是文学作品,也被诗人们实际写成了哲思意义上的悟道箴言。

而且最特别的是,这种诗人们这种悟道箴言还是极致追求私人化的,是将私人情绪嫁接在存在学得到私人化的诗歌世界里的私人化存在秩序筹划。海德格尔由此就说,诗人是在创建世界,这说的就说私人化儒释道耶意境里的私人化诗歌世界。

而之所以作诗能验证存在学,是因为诗歌作品因为“美 - 圣”的相互嫁接而塑造出了超越深度,美 - 圣是相乘并非相加:美提供奇异化,而圣提供从此岸提升到彼岸的深度,奇异化乘以彼岸深度就是超越的深度了。

也就是说,海德格尔要求的是:超越深度才是最重要的。若仅凭推理来研究存在学,就可能只是找到了一个存在秩序的哲思虚架子。而只要将诗学里提供的超越深度填充到这个虚架子里,就能对这个架子进行各种调整 - 修订 - 推进,才能让存在学在能提供“超越深度”的层面上有效。

但其实完整版本的相互嫁接是真美善圣四个位置的。但即使如此,最终检验超越深度的位置还是作诗,只不过研究起来会更繁复。其中,情绪学的爱动因的善,是在研究一种情绪拯救,是用情绪拯救来为美 - 圣提供意义支撑:超越深度不是为了超越而超越,正面超越是为了对抗 - 拯救具有负面超越深度的负面情绪幻象。而且,恰好负面情绪幻象可以被还原到争动因的西哲那边的副作用,情绪拯救就是在用爱的彼岸拯救争的彼岸。

但可能不熟悉哲学的读者会疑问:为什么哲学用存在学来代表?“存在”这个术语是西哲里从系动词“是”抽象出来的范畴,代表的是神圣的彼岸的力量投影到世界而形成的彼岸化神圣化秩序。其实代表的就是彼岸研究,或者说是一种人们在投身到生活 - 社科人文时怎么从召唤 - 借助彼岸气息来作为灵魂力量的研究。

争动因的存在 - 爱动因的存在,也可以用理 - 道来理解。爱动因这边的彼岸,是在进行私人化的爱的启示 - 悟道,只感受 - 预感而不价值判断。而争动因那边的彼岸,是在进行公共化地追求公正的善的争,是在进行价值判断,所以是理。

也就是说,在爱动因这边:作诗是在极致追求一种彼岸的美,诗人们通过对儒释道耶的爱的彼岸的召唤来窥视到超越深度。而存在学,尽管也能通过哲思直接窥视到有超越深度的彼岸的圣,但显然借助诗学来作为辅助 - 验证,能更有效率地进行哲思。而诗人们还能反过来借助存在学里研究好的彼岸召唤方法,来推进自己的作诗。

在爱动因这边,现象学的诗学理论,由此就是专门研究,怎么用存在学的圣来提升美为“圣的美”,研究的是如何写出有彼岸力量的诗。而现象学的存在学,则是借助诗学提供的美来窥视到“美的圣”,研究的是彼岸力量本身。圣的本质是和真善美相互嫁接才完整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