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来举三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惯,但正在悄悄损害我们的听力。
第一个,耳机
这个文章《The effects of music listening time with headphones on hearing thresholds》[1]研究了耳机对在不同频段上对听力的伤害,首先,研究团队找了 88 名测试者;分了两组,一组是对照组(control group,下图虚线),30 名女性和 14 名男性组成,他们平时都不使用耳机听音乐;另一组是研究组(study group,下图实线),36 名女性和 8 名男性组成,他们平时多使用耳机听音乐。而且这两组人的平均年龄几乎一样,只差几个月,基本都是 22 岁。所以,这样的对照是有意义的。
然后作者给这 88 名测试者,听不同频率的声音,然后调节声量,看他们能在多大的声音才能听到。测试结果如下图。

横轴是频率,从 125 Hz 到 18 kHz 变化,纵轴代表听力级, 是一个归一化刻度,即把每个频率上听力正常的年轻人群的平均可听阈定义为 0,所以这个数字越小表示听得越灵敏;图中的负值,意思是比参考人群更灵敏,用更小的声压就能听到。
然后看结果吧,用耳机多的研究组(study group,图中实线)在多个高频段的平均听阈显著高于对照组(control group,图中虚线),尤其是 4 kHz,14 kHz、16 kHz 频段,双耳显著变差。
文章的结论就是:在相同年龄的年轻人里,常用耳机组已经在高频上更难听见,需要更大的声压级才能刚刚听到。
第二个,上班通勤 尤其是坐地铁。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引用一个定量的用耳指标。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NIOSH)给出的噪音环境下,用耳的上限值如下图[2],即当声级 L 每增加 3 dB,允许暴露的时间 T 减半。

这个关系也可以写成一个公式,如下:
这里的 T85 是基准,就是 8 个小时。如果是 100dB 的话,换算过来就是 15 分钟。
好了,下面聊地铁通勤对听力的影响。
地铁是当代牛马最常用的通勤工具之一了,但是站台和车厢里的声音确实十分嘈杂,但是很容易因为上班赶路的紧张而忽略。这篇文章《Pilot Survey of Subway and Bus Stop Noise Levels》[3]以纽约为例,统计了多个地铁站在不同位置的噪音水平,结果如下图。

大家主要关注红框里的数字即可,也就是说,地铁站的持续五秒的噪音最高可以达到 106dB,在超过 58%的测量时间里,噪声水平都高于 85 dB;,在超过 12.2%的测量时间里,噪声水平都高于 90 dB。而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NIOSH)给出的用耳的上限值,90dB 的噪音,用耳时间建议不超过 2 小时,所以如果每天长时间地铁通勤,长期下来确实会面临听力损伤风险。
第三个,快速开车的时候,开着窗。
路上开车,不少司机都有开着窗开车的习惯,这种情况车速如果太快,很容易就把自己的耳朵变成一个风洞实验现场,嗖嗖的风声叠加上交通噪音,声剂量上升,很容易使耳朵处于听损风险中。
这篇文章《Sou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automobile side-window buffeting noise based on large-eddy simulation》[4]提到了车速在 100-110km/h 的时候,声级可达到 116dB 左右,原文:
When the left rear window opening degree was 60%, the SPL was 115.19 dB at 110 km/h lower than the vehicle velocity of 100 km/h at 116.24 dB.
116dB 对应着文章开始的公式,也就是只能暴露 0.46 分钟。更何况,车速高的时候,开窗还会出现压耳嗡鸣的感觉。所以,车速快的时候,的确不建议开窗。
我觉得以上两个应该是大家都会遇到,但是可能不太注意的。
其他一些相对来讲,影响就么那么大了,比如吹风机等使用的时候因为离耳朵太近,也容易损伤耳朵,但是好在声级不算太高,大概 70-80dB,加上使用时间也不会太长,也就无所谓了。
好了,写到这里,欢迎留言讨论~